比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样的话,就说明了,在古代确实有非常多的人,他们的名气能够迅速地传遍天下。
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
当下网络发达,但是现代人想出名,费尽心机都办不到,而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却很容易就出名了。
那么,古人究竟是依靠哪些手段出名的呢?
(古代官方布告)其一,官方的布告。
“布告”
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就是把内容写在一块布上,然后四处张贴。
这种情况,在古代极为普遍。
而这种方式,也很容易让老百姓采信。
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官微”
。
很多生活在偏僻地方的老百姓,大约也就是通过这些布告,获知朝廷的信息。
官方发布的布告中,可能是一些高中状元的人。
但更多的是一些通缉犯,或者是一些罪大恶极要处决的人。
这种方式,在近现代还依然存在。
某个人要被处决的时候,都会把他的事迹写在布告上,在他的名字上画一个大红叉。
(苏东坡雕像)其二,知识分子的讲述。
古代读书人不是很多。
一般的老百姓,对读书人的话,都会很相信。
而读书人,实际上就相当于是那时候的媒体记者,他们就担负着传播信息的作用。
比如苏东坡当时写诗很出名,而且他的诗名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
那时候,只要他写了一首诗,立刻天下人就知道了。
比如他在岭南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还有他写的“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这样的诗句,立刻就被读书人到处传抄,以至于京城的章惇也知道了。
章惇当时心里就想,到了岭南这样的瘴疠地了,你竟然还过得这样逍遥快活,那怎么行!
于是,章惇把苏东坡往更加遥远的海南贬谪而去。
除了这样的诗文,被知识分子到处传抄以外,一些让一般知识分子兴奋和羡慕的事情,比如某个读书人高中进士,肯定会在知识分子中疯狂传播。
前面我们说到的“一举成名天下知”
,显然就是羡慕嫉妒的读书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其三,娱乐场所的传唱。
古代最正宗的文学是诗歌。
但实际上,诗歌首先是从音乐中来的,中间一段时间脱离了音乐,但最后还是归到音乐之中。
《诗经》中的诗歌,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歌词。
后来在唐朝的时候,诗歌独立出来,写诗成为读书人最重要表达方式。
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词出现。
...
...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人说,假大空。且看一个普通文科生在秦时世界,如何拨动时空的琴弦。地泽万物,神农不死。农家,还不去研究杂交水稻。大道阴阳无极太一。阴阳家,快去发现宇宙星空的奥秘。儒家道家,天人合一境界还有另一种诠释。名家墨家,世界的本质属性是物质性。先贤诸子,你们的学说泽披后世,却无法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陆言决定,他要改变这一点。江湖朝堂,波澜壮阔,蓦然回首,他已成为人间之圣。PS本书不是爽文,前期甚至有点小虐。也不算完全的系统流。欢迎开喷,前提是看完前六十章。书友交流企鹅70192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