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小说

第58章 随感随想22(第2页)

前段时间,我去孩子姑姑家给她的孩子穿百天裤。

那时刚好麦收结束,她家的麦子竟只收二、三十斤。

那些粮食就可怜巴巴的躺在那里,我们看着都很奇怪,根本不相信。

她姑苦苦笑了笑说,本来不想收到家里,真不够功夫钱,但种了不收,又说不过去,收回来,看着还真寒碜。

她的孩子的奶奶也接着说,咱们四家人,收了也不到二百斤粮食,也许这就是靠天吃饭的无奈吧。

孩子的奶奶家的收成还行,因为麦地基本都有水源浇灌,小麦长势很好。

偏偏有块农田在路边,村委为应付上级检查抗旱成绩,还强制性给多浇一遍。

小麦是不错,孩子的奶奶又多交三十元钱。

这就是农民,真苦!

种地太难,所以农民已不会把自己完全捆在土地上,总会在闲时,以打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农民。

因为困难,总这样靠天吃饭似乎也不是办法。

但人们如果经营点小生意,可就不一样了,不但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能提高生活水平。

我不知道商人是否由此而产生,姑且这样认为,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本来农民就处在最底层,再加上一层奸商的身份,更使人不屑一顾,尤其在文人眼里,沦为商人,似乎就是奇耻大辱。

唐伯虎曾经说过“不练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副青山卖,不使人间生孽钱”

不太清楚这位才子提到的孽是什么含义,在我看来,只要是靠自己辛苦劳作、聪明智慧,以正当的手段赚来的钱,就谈不上什么孽。

是否是作者在为自己一劳永逸开脱呢?其实搞文学创作本来就是一份很苦的差使,那句话说得还真有道理,百无一用是书生。

既然文字不能当饭吃,为什么就要想方设法来养活自己,养活文字呢?余秋雨老师曾对他感叹道“这样过日子,怎能不贫病而死?”

还是喜欢司马迁的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所以死也应该物有所值,死得其所。

文人真应该知道如何来保护自己,如何来保护文字。

我的脚步一直在向前走,走过前面的小石桥,再穿过那片小树林,转个小弯,就到孩子的奶奶家,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已越来越少。

还是放慢自己的脚步,静静地……

喜欢岁月沉淀的七彩花请大家收藏:()岁月沉淀的七彩花更新度。

喜欢岁月沉淀的七彩花请大家收藏:()岁月沉淀的七彩花更新度。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