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殿下不必过于焦虑,天子已下令京城贵族和六部九卿全部入宫,殿下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
"
尽管这话有悖常理,但张维贤已顾不上那么多了,急忙对明显消瘦的信王叮嘱道。
这是大势所趋吗?朱由检面色如水,面向乾清宫的方向,沉默不言。
因事态紧迫,英国公张维贤不敢在此久留,只匆忙对陷入思绪的朱由检留下几句话,旋即转身迈向朝廷之外。
仿佛听见某种暗示,刚迈开几步的张维贤忽然止步,目光中充满忧虑,对信王说:“王爷,魏阉根基深厚,若将来登基,务必谨慎行事。”
他虽未直言,但深知这位自小聪明的信王必定能领会其意。
之前朱由检深夜召见他,询问能否领兵入宫平定动乱,那时他就已明白信王对魏忠贤的真实态度。
朱由检迎向张维贤关切的目光,坚定地点头,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之外。
他清楚,张维贤的忧虑所在。
七年前,父亲泰昌帝朱常洛骤然离世,兄长朱由校在东林党的支持下继承大统,成为大明皇帝。
东林党凭“助龙之功”
,结束了自万历中期起长达二十多年的党争,朝廷内外尽是他们的身影,被誉为“正气充盈”
。
或许是察觉到皇权受到挑战,或是真的无意处理繁琐国事,兄长不断提拔魏忠贤这个亲信宦官,放任他陷害忠良,清除异己。
自天启三年魏忠贤掌控东厂以来,短短四年,从内阁辅到地方总督,都成了他的傀儡。
面对权势滔天的魏忠贤,自己就像砧板上的鱼,只能任人摆布,挣扎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尽管已近八月尾声,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刻,朱由检却感到冷汗涔涔。
沉思片刻,朱由检预感到风雨欲来。
近年来,魏忠贤在朱由校的默许下,杀害无数忠良,民愤四起。
此刻听说皇帝病重,恐怕不少贵族大臣会借此机会“拨乱反正”
。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自觉地皱紧眉头,对身旁脸色苍白的心腹太监王承恩吩咐:“这两日你寸步不离,哪儿都别去。”
“是,王爷。”
王承恩此刻一脸恐慌,他早年隶属曹化淳,因赏识得以进入信王府侍奉信王,这样的“大场面”
他从未经历过,此刻呼吸急促,双腿无力。
朱由检又想起一事,连忙提醒:“皇嫂上次送的糕点还剩不少,这两天省着点吃。”
王承恩连忙点头答应。
对于乾清宫内那位对他无微不至,却又即将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