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半大的孩子去摘个野果挑个野菜,陈桂枝一般不会说什么,可要是那些妇人想上去摘果子,挑菌子,陈桂枝必要上门说几句的。
宋家村也不只有这么一个山头,那些妇人也就是偷懒罢了。
这有主的东西被主人追到家里来,即使不骂不打也够让当家的丢人现眼了。
于是,也就没人再上那座山头了。
宋大山这些天挑的那些果子都是宋家那座山头上的,宋添财发现都挺好吃的。
如榛子和栗子,吵了吃,烤着吃,味道都香。
按照陈桂枝的话,这玩意不值钱,都是天生天养的,以前每年等秋收后都去收很多,自己吃不完,送了不少人家。
宋添财听了心里一动,他记忆中,宋家村虽然依山傍水,可也有条官道通着大通州往泉州的港口。
那官道离着宋家村赶着牛车也不过一个时辰来回,因为泉州这些年打通水路,又被秦太、祖看重,扶持发展。
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这条管道来往人流量很是可观。
宋添财满肚子的生意经,在他看来有人就有钱赚,在村口不远处,他去摆个茶摊子。
也不用什么什么好茶,就那漫天遍野的野花就能做成花茶。
而他们宋家又有自己的山头,一年四季,就按时节给客人上些野果和糕点,凭着宋添财自己前世的眼观和手段,还怕赚不到钱。
来往官道的都是要到泉州去的,手里怕都是有些家底的。
他开个茶摊子,弄的味道好又实惠,就是价格高些也是会有市场的。
特别是夏冬两季,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喝上一碗茶,那滋味,肯定能得不少来往商人的青睐。
原料大部分是宋家自产的,就是要花些银子买块地盖给茶棚,人累些就是了。
宋添财想好了,等把茶摊子弄好了,开起来,再套套来往客商各自的货物流量和这儿的各种行商规矩,最好能攀上个商队,能跟着去泉州见识一下,找找挣钱的路子。
如泉州这样繁华的城镇,挣钱的机会肯定是比永乐镇上多。
小镇子的挣钱门道都有镇上的大户把持着,他贸贸然的杀过去,凭着一个农户家境一个秀才身份怕是抵不了事吧。
为此,宋添财还是把眼光盯在了泉州,走商虽然有风险,可对他来说却是个不错的计划。
这茶摊子最重要的还是给他探探消息,做做准备。
等着秋收过后就开始行动,把茶摊子开起来。
自然,宋添财把自己想开茶摊子的想法和陈桂枝说了,陈桂枝是完全没有异议的。
在她心里,儿子有学问懂得多,说的准没错。
再者,家里以后都是宋添财的,虽然宋添财有才华,可却十年不能科举。
他从小就心高气傲的,这要是在家光闷着读书,还不闷出病来。
开个茶摊子,等宋添财能挣到银子,心气就能宽了。
钱是男子的胆,多些钱过好日子谁不乐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