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从零开始教他们,让人把工具给认认。
他点了自己的工具“以前做榫卯的木工用凿、锯、斧头、刨、刻刀。
现在效率高,其实就是把那些个老工具带上了电机。”
贺君在楼上听见楼下响动,从楼梯口往下探头“先来搬木头”
叶浩和关正阳连忙应声往楼上去。
老刘见“徒弟”
都跑了,便跟着上楼搬木头。
他本来就是过来“授课”
的,总不能对着镜头寂寞空讲。
一张床的木头搬下来,捞河鲜的两人也回来了。
人到齐全,木头和工具都有,老刘开始正儿八经讲起来。
他大约是在脑海中幻想过无数次当众授课的模样,揣着架子,从老话引起“斧凿铲钻寻常用,曲尺墨斗有师传。”
老刘说的是日用俗字里的话。
从他师傅传到他这儿时用的是本地话,他说给五个人自然也用着本地的口音。
本地口音里完全没有翘舌音,个别字音又与普通话不同,“c”
发“z”
,非本地人反应不过来。
五个人面上认真,眼里全是茫然啥老刘说的啥
贺君举手“没懂。”
老刘轻微点头,给他们解释“前一句说的是我们木工常用的工具,斧头、凿子、铲子、钻头。
后一句对于我们木匠来说,曲尺墨斗是我们祖师爷鲁班传下来的。
你们要是碰上传统的木匠,不能随便碰他的曲尺墨斗。
碰了就是坏人手艺的事。”
五个脑袋认真点着。
老刘很有耐心,从头讲起,又讲得很高效,从工具箱里取出了几个小玩意给众人“榫卯,凸出的叫榫,榫头,凹槽就叫卯。”
“一块木头凸出来,直接往一个孔插的,直接,所以叫直榫。”
“两边木头凸出,夹住另一块的,就叫夹榫。
老祖宗讲话就是这样直白。
一个字一个词能讲清楚,绝对不多用字。”
五个脑袋继续点。
老刘从工具箱里取出了一个本子,从本子里拉出一支笔。
本子用了大半,是老刘记东西专用的。
他翻到空白页,用笔在纸上随意画了几笔,画出了立体三根木头。
他在三根木头上稍加减了点线条,画出榫头和卯。
五个脑袋凑过去。
结果本子就那么大,空间那么小,五个人脑袋直接撞在一起,发出一声闷响。
贺君捂了自己脑袋,侧头向自家队友,失笑“头疼么”
关正阳捂着脑袋不怕疼,再次往前去“没事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