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帝’韩山童手下兵多将广,肯定不缺李善长这么一个文士,而且汴梁无险可守,将来必然还有一番苦战。
至于自己家门口的郭子兴,李善长更是没有兴趣,不仅因为郭子兴这个副帅低于刘承,更是因为郭子兴虽然有豪杰气,但却没有豪杰度。
“李先生远道而来,刘承没有迎接,实在是疏漏,今晚我就设宴向先生赔罪!”
刘承笑着对李善长道。
“不敢,在下可不敢如此,明明是在下不告而来,怎么能是刘帅的错呢,应该是在下唐突之罪!”
李善长连忙道。
双方又是热络的客套一番,基本摸清了彼茨一些习惯,算是建立了初步了解。
对于李善长这种人才,刘承知道拿什么事试探完全没有必要。
他索性直接向李善长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先生此番前来,想必要为光复汉人河山出一份力吧?”
刘承问道。
李善长点点头,“当然,李某在定远的时候,就曾听过一些刘帅在军中教习的歌谣,便知道刘帅是心怀下的英雄,特意前来投效。”
刘承在太平军中为了提升识字的效率,亲自编写了许多歌谣,让士兵们唱诵熟背。
这些歌谣,其实大多都是刘承的抄袭大作。
百分之九十都是历史上辛亥革命前革命党饶一些歌谣。
这些歌谣里充满了朴素民族情怀,里面的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非常符合如今局面。
所以,这些濠州义军的歌谣,很快就传播四方。
刘承这个濠州都元帅,又为自己赢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名声。
“那先生觉得,如今宋王想要在汴梁登基称帝,是福是祸?”
刘承忽然问道。
李善长一听这个问题,瞬间眼睛眯了起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刘承竟然这么快就问了一个如此棘手的问题!
这个问题听起来就非常的怪异。
宋王韩山童登基称帝,已经被宣传成为顺应命的事情。
不仅是有各方将领拥戴,最近更是有接二连三的祥瑞出现。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韩山童登基称帝的合理性。
既然登基称帝合理,自然也不可能是什么祸事儿。
但是,刘承却偏偏这么问,一下子就把李善长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