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路,依旧是不好行走。
然而征发徭役,要浪费的劳动力,修缮的官道,要不了几月又会被踩出一条条深坑。
这让李世民很是头疼。
虽然张允文上了一道奏章,让各地商贾自行筹钱,修缮道路,不过此份奏章被李世民驳回了。
他说这道路乃是国之大器,修路之事乃是国家之事,哪里能让商贾插手。
对于这种情况,张允文也很无奈。
先放在这儿吧,以后在慢慢劝说李世民。
商业繁荣,农业也不差。
随着江南的开发,江南地区人流渐渐增多,以扬州为代表的城市发展迅猛。
而每年上缴的租庸,是呈递增趋势。
再加上幽州营州的人口开始往辽东迁移,那些被唐军俘虏的异族在汉人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了汉化,冲游牧狩猎,专为耕作。
虽然最终要实现整个辽东有游牧狩猎转向农耕文明将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至少有一个不错的开头了。
近三年来,整个辽东平壤新增耕地两千多顷,这些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农民砍伐数目,排干沼泽,开辟出一块块耕地来。
而辽东道平壤道诸州,对于这些新开垦的农田也免除了一年的赋税。
说起农业,就不得不提起棉花来。
如今陇右诸地及观众西部北部,凡是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统统种上了棉花。
每当棉花收获的季节,站在田埂上望去,只见漫山遍野,一片素白。
棉花的大量种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
然而在机械设备不健全的情况之下,棉农凭借着经验,慢慢摸索,再结合高昌那边传过来的纺织设备,造出了改进型,比起原来的机械,效率微微有所提高。
所以,棉布的售价比起麻布、葛布,还贵上许多。
正是由于大唐现今无内忧外患,河清海晏,所以张允文能够抛开工作,悠闲的带着家小游山玩水的原因。
不过令张允文感到忧心的是,李世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这朝会已经是十日一次了,平时有什么事情,多是找太子处理。
重大事情,才交由李世民。
李世民半生戎马,军功赫赫,在朝野之中,威信无人能及。
而李治,在威势之上,则是与其父相差甚远。
好在现今李世民仍能主政,这让张允文放心不少。
看到现在的唐朝,张允文心头不由有些得意。
正是自己在唐朝的一系列活动,使得此时的唐朝比起历史上的药强上不少。
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是,张允文相信,在自己身后的人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老爷,老爷,外面来了个当兵的,说是有要紧事要跟你说!”
就在张允文站在庭院中慢慢的踱步之时,只见一名丫鬟进来向张允文报告道。
张允文走到前厅一看,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士卒站在前厅中,见张允文到来,这位小伙子行了一礼,然后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张允文:“张将军,这是我家将军送来的,请你今晚前去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