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立场去考虑的。
朝廷本来就给换残钞,但要你存够数了,跨县跨乡去指定的地方才能换,这太不方便了。
朱高炽都设了个换银两的地方,不妨把这个也纳进去。
“也是,媳妇想得周到。
回头我让官署那边出个章程吧,残缺程度,还有兑换的抛费,算出来再出个布告。
要搞就定时搞,不然伶伶仃仃的,不好安排。”
朱高炽略一想也觉得是这么个事
既然有事要做,买完了给徐氏的吃食,两口子就打道回府。
朱高炽在王府外下车去了前面的官署,张欣则直奔孝德宫。
把睡得像小猪一样的朱瞻基赖给了徐氏后。
自己进了书房琢磨后续的安排。
去年他们折腾宝钞这事的时候,北平城的行价是一两白银等于八贯宝钞等于四石米。
目前的行价是一两白银等于八贯祥云宝钞等于四石加一斗米。
白银跟宝钞之间的兑换价没有变,但宝钞在北平地界的能买的东西多了。
至于北平外面,这会一两白银等于九贯宝钞等于四石米。
也就是,白银的价都很稳,就是宝钞不行。
四石米,按普通老百姓的用度来说,紧巴一点,四口之家够吃一年。
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一年二两银子勉强够。
这会北平城里,做个跑腿帮闲之类的,一个月也能得个二三钱银子。
张昶说,大院里八九岁的大孩子,在城里饭馆酒馆打打杂,挣不了多少钱,但一日三餐也有着落了。
如果说白银一直很稳当,加上宝钞不要继续往下掉价,到了公爹建朝的时候,这明朝的经济应该就能很快的上扬。
但实际上,张欣经历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