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通过师傅考核认可的木匠,不能出师。
师出无名,是不被人承认你木匠的身份的。
刘兰秀未雨绸缪想得太多并没有错,甚至对儿子的人生大事应该提前想,娶一个董事费明事理的儿媳妇挺重要的。
问题是刘兰秀择媳妇条件太坎坷了,一直在脑海中幻想啊,在虚拟和想象中完成现实中无法比拟的十全十美娶儿媳过程,简单点说,既不想多花钱,又想娶上一门好亲事。
这样一来,当沉浸在“幻想”
中无法自拔时,哪家姑娘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总能从人家姑娘身上跳出毛病来。
想来想去,再正眼仔细打量自家儿子,觉得那那都非常好,用夸张不切实际的自大的想法来说,尚一位公主,那也是值当的。
可见,刘兰秀有多么自恋。
这一点,和全天下父母的心思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他们心中,自家孩子永远是最好的,值得更好的。
“华要出师了”
赵国生手里拿着一大束艾叶刚从赵父赵母那里回来,一进屋就听到出师的惊喜,他喜不自禁的挑眉问道。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前两年华的个还没有我高呢,这两年跟吃了施了肥一样,蹭蹭蹭的身高窜上来超过你了,不知不觉到了娶媳妇的年龄。”
刘兰秀既欣慰又失落的感慨,还有一点点小纠结。
欣慰儿子健康长大,还学会了一门挣钱手艺,感慨着儿子会不会娶了媳妇忘了娘,两种感情在内心深处强烈的挣扎,纠结。
赵国生“”
未满十八岁的赵华,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一提这事,脸皮薄的赵华早已满脸烧红,狼吞虎咽的又塞下一个鸡蛋,掩饰他心中的不知所措,心慌意乱的死死低着头。
几个熊孩子“哈哈哈,哈哈哈”
挤眉弄眼的故意扮鬼脸,发出善意的笑声。
着老实的弟弟赵华那张不自然涨红的脸,像一撞就会破的薄皮熟透了的柿子,小麦色的肤色上不满了红晕,透明、鲜艳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不免想起一年前的自己,便开口化解尴尬“华不是参加了村里的拔龙船吗怎么还去”
“噢,我走了”
赵华稍稍一愣,立马头也不抬的撒腿就往屋外跑,像一阵龙卷风,瞬间不见人影。
刘兰秀见状,嘴角上扬一笑道“这孩子,还害羞了呢。”
“华年纪还小,不着急,男孩子嘛,先立业,再成家,过了二十岁再相起来也不晚。”
赵国生轻咳了一声,漫不经心的说。
这年代,女孩子的青春担不起,早早嫁人的一茬接一茬的已是惯性所需,男孩子不一样,晚几岁结婚不会有人闲言碎语的说风凉话。
只会说男孩子年纪大一点,懂事,会疼人,更何况赵华有一门吃香的手艺,不怕沦为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媳妇。
“小什么小,你没瞧见大嫂在给民找媳妇吗他们兄弟两个是同一年的。”
有鲜活的对比,刘兰秀才会着急。
赵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