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论。
还有儒家讲究的“封禅”
,更是深得武帝的喜欢。
评论区
“好家伙,buff叠满了,怪不得能被刘猪猪一眼相中。”
“儒家掌握了经义的解释权,随便怎么说都行。”
“毕竟春秋是鲁国编撰的史,什么样的例子都能找到。”
孔子着自己正在修订的春秋,身体微微后仰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删定,惩恶扬善,宣扬礼法,没想到春秋还能有这么多用处,后世的儒家还真是实用主义啊
若是他处在董仲舒的位置上
不,老夫宁可隐居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学说
李斯再次笑道“春秋居然还能这么用,淳于博士,儒家果然博大精深啊”
淳于越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李斯真是不放过一点嘲讽自己的机会。
始皇也补了一刀,“若是你们能将儒家改造的适合如今的大秦,朕也不是不能用你。”
这样一想,格局瞬间打开了,以前都是始皇在思考怎么将诸子百家融入大秦的统治体系中,却从未想过让他们自己做出改变,以适应如今的大秦
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墨家主要任职于少府,农家任职于治粟内史,至于其他的道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学派,先把自己改造好再进入朝堂吧
与秦始皇不同,汉武帝没有采用焚这样激烈的举措,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子自发学习儒学。
他兴办教育,在中央开办太学、地方开设郡国学,将儒学作为官方学说;再以高官厚禄做为诱饵,将儒学变成出仕的敲门砖。
只有精通儒家经术,善于论述治乱之道的学者才有可能通过考核,被举荐为官这样一来,自然有无数胸怀抱负的学子转投儒家门下,为自己寻求一条通天坦途
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不给人们读,违反者面临的是严酷的刑罚。
汉武帝则是只允许大家读一种,再用利益作为诱惑。
所以,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秦始皇吩咐李斯“记下来,大秦也能原样复刻”
李斯一时没反应过来,他问道“陛下,大秦也要推崇儒家”
始皇瞥了他一眼,解释道“大秦也要建立自己的太学,培养适合大秦的人才。
朕需要什么样的官吏,便以什么学说考核,不拘是哪家哪派,只要于国有用之人,朕都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武帝得意的尾巴都要翘起来了,虽然能与始皇并列让他很高兴,但能胜过始皇更让他兴奋
儒家从武帝时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到后世的“独尊儒术”
,成为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官方学说,也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提倡的仁义逐渐成为了华夏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每每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总有人心怀仁义,挺身而出,成为华夏千年不灭的民族气节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