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你们也许还没有注意到杨辰这个人。”
张澜问道:“他这个人怎么啦?”
“人家的头脑可不简单,考大学时,差十多分上录取线就不讲了。
你看他竞标鱼塘,提出了又是起房子,又提出要生产队旧伙房,旧猪栏什么的。”
“我也猜想,杨辰有自己的打算。”
“你既然猜到了他有打算,就应该主动地接近人家。
说不定,以后你还捞到一点实惠呢!”
“阿姨,你讲的确实也有道理。”
“哪天,我也动员我们家的汤原,让他也找杨辰聊一下看,有什么合适做的事没有?”
听到了汤原母亲的话,咋天下午张澜就去找杨辰。
可是,找完整个生产队,就是找不到他本人。
……
“张澜,你说昨天就计划好了,要邀我一起钓鱼。
如果是平时到没有什么?可是,你也知道我刚‘中标’有很多事情要等着我去做。”
“这个我知道。”
“可是,我有一点不大明白,你为什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邀我钓鱼呢?”
“我以为前一段时间你的心里为了开标的事情,心里一定很紧张,所以,才邀你一起出来放松一下子。”
“你不觉得自己的这个理由太过勉强了吗?”
“杨辰,我也不拐弯了,就直接对你说吧。
我现在也是闲着没事干,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尽管告诉一声,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张澜,你这样说还差不多。
要不然,搞得左思右想也弄不明白。”
杨辰说完,哈哈地笑了起来。
“果然什么都逃不过你杨辰的眼睛。”
“张澜,你有这个想法很好,我也很赞赏。
只是,还没到时候。
今天,我们还是安心地钓鱼吧。
你刚才说过,人若是太忙碌了,也应当放松一下。”
“那好的,今天我就显一下身手,争取鱼护爆满。”
“张澜,你不仅钓具好,主要是人肯开动脑筋。
钓具好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钓鱼需要的技术和积累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杨辰,你看问题,分析原因总是一套又一套的,不仅有理,还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