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顺心里闪过一丝压抑,看着儿子于洋的高大身影,面上有些稚嫩。
这个孩子长相颇似乃父,就像是新闻纸,二次印刷。
这也是于长顺引以为豪的地方。
遗传基因强大,于洋身上可是流淌着自己的血液。
于长顺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发扬光大。
西京城里做古玩生意的人,屈指可数。
于长顺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自己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不经历磨练,怎么会日渐成熟。
于长顺明白,这是没有捷径可走。
欢声和笑语,于长顺似乎已经听不见了。
脑海里尽是幻想着,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
一旁的萧芸和淑娘,在推着于长顺,于长顺就看见两个人,嘴里在说话。
却又一句也没有听见,谢天谢地,至少此刻那个灵魂总算是回来了。
于长顺看着一家人,一个个笑容满面。
心里一喜,暗想;”
自己这是犯什么毛病,一家人高高兴兴,给自己过生日,自己这是何苦找个不痛快。
想着于长顺脸上,笑容璀璨。
这一顿饭,吃的格外尽兴。
于长顺比平常,多喝几杯。
掌灯时分,众人掺扶着于长顺,跌跌撞撞,回到自己房间。
萧芸跟了进来,服侍着于长顺睡下。
于长顺感激的看看夫人,说道;“夫人孩儿回来了,我有意把生意交给他,你是什么意见?”
萧芸正中下怀,一脸笑意,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老爷已经六十,是时候该享享福了。
于长顺一脸满足,伸了伸腿,说道;”
是啊我也老了,这一份家业是时候交给年轻人了。
“
萧芸一脸责怪,说道;”
老爷正当天命之年,怎么言老?才不过虚岁六十。
于长顺知道妻子的用意,哈哈一笑,也不多说。
两个人暂时不说话,看着天花板,各自默默想着心事。
萧芸最疼儿子,于长顺这么做,萧芸自然心里乐开花。
于长顺觉得自己身体每况愈下,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这个念头,不是一天两天。
那还是去年“轮子会”
在大古董商白辑五的瑞庐聚会之时,看见人家子承父业,一时动了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