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一愣:“何事?”
“我们于对马岛整军之时,兴国公率特战营百余精锐,早已出发深入京畿、关东。
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以兴国公的能耐,那边应该是乱成了一团糟才对。
快刀斩乱麻,志辅,一路打过去,该招降的招降。
就算留下一些后面的麻烦,东瀛局势还是早见真章的好。”
“……兴国公竟也来了?”
俞大猷大感震撼。
“陛下明旨,兴国公此来不论功,只助战!”
夏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如今只需北洋海师锁住广岛至四国岛,大军若东进,他们也顾不上九州残军死活了。
大军自那山阳道往东,与东洋海师一起打下沿海平坦之地,直取难波、京都。
贼酋一溃,便可剿抚并用,鼎定局势了。”
俞大猷没有多言语,想了想之后才道:“也就是说,我们也不能再多指望后勤转运?”
“远征万里,只能以战养战。
埋下的隐患,将来交给我!”
夏言斩钉截铁,“况且这东瀛不比大明,凡能战精兵,本就是人上人。
普通百姓,贫若奴婢,你也掏不出什么。
以大明兵卒之勇锐,一路破城以快打快。
只要进了京都,大事便定!”
俞大猷沉默思考了一阵。
他能带过去的,有京营万众加上东洋、北洋海师总计七八千陆战兵。
这么大的军队,如果就这么长驱直入,留下没有完全控制住的后方,到了那边真只能靠一路抢掠了。
如果稳妥一点,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彻底剿灭九州岛上残军,然后好好消化现有地盘,确定新秩序,然后再稳步推进。
但现在的情况很简单:大明本土四面有敌,不会留在东瀛的俞大猷、严春生,最好是早点回去。
他们是大明军方如今最有威望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