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大宝似懂非懂,重重地点头,“娘,我听你的。”
白恪言从京市回来后,给家人带了一大堆礼物。
小石头吃了驴打滚、牛轧糖后,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画的画,送给爸爸。
白恪言见画里,是埋头工作的妻子,便猜到她带校大宝、小石头去公司了。
他拍拍两个孩子的额头,“真乖。”
至于校嘉华,则切身体会到了小别胜新婚的曼妙。
和平日的温文尔雅不同,白恪言在这件事上,极富原始魅力。
他一寸寸攻城略地,总能取得“压倒性”
的胜利。
没羞没臊的日子到了年底,校嘉华和白恪言因为工作突出,双双被评为劳动模范。
两家单位都发了不少福利,其中就包括,他们和校大宝、小石头的落户政策。
一家四口正式落户上海,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崔丽芬和校老栓。
校嘉华本来想趁寒假时,带孩子回老家过年。
可惜小石头晚上睡觉,踢了被子,第二天就感冒了,眼泪和鼻涕齐飞。
二婶心疼得不行,也跟着抹眼泪。
回老家的事,暂时延后,一拖就到了夏天。
暑假第一天,一家四口终于辞别二婶,坐上火车,横跨长江,回到了太丰县。
到了青河村,老家不见人,农场也空荡荡,问了值班的民兵才知道,老乡们都去后山修路了。
一家人赶到后山,果然,镇长村长带领大家,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爷爷奶奶我们回来啦”
校大宝和小石头,远远地叫喊。
校老栓和崔丽芬直起腰,到闺女、女婿一家,十分高兴,连忙扔下铁锹。
老乡们也都围了上来,嘘寒问暖。
校嘉华喊了爹娘,好奇地问“好好的,为什么要在山里修路”
老两口笑逐颜开“因为专家们说了,咱们山里有矿啊”
原来,自从青河村家家户户通了电线,产能和效率也大大提升。
今年的小麦丰收后,还作为模范村,登上了先进日报。
报纸印了不少照片,村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被更多人到。
一个月后,就有一支地质勘查队,来到了青河村,进行科学考察。
专家们在山里敲敲打打,一星期后,惊人地宣布,山底蕴藏着大量工业矿石,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全村沸腾了,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东西。
但是专家说,只要能运出去就有用。
于是,老乡们自发地,加入了修路大军。
校嘉华不由地想起,她和白恪言第一次约会,就是在后山日出。
那时,白恪言仅根据岩石类型,以及山脉走向,就判断,这里可能有矿。
没想到,现在竟然一语成真。
虽然不是金矿,但是这种资源,在未来的战略物资里,可比黄金还宝贵。
白恪言也感慨道“和国外相比,国内这种工业矿石,储量相对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