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也曾“开仓大赈饥民,应募者日益多。”
】
【这看上去不太符合我们对盛世的印象,盛世不应该都像杜甫描述的开元盛世那样吗?是“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样的吗?】
【如今才是大业年间,距离开皇时期的繁荣不过十年,为何在盛世之下,百姓却穷困如此呢?】
【可见,当时隋朝的富裕,只是朝廷的富裕。
而普通百姓的家里,是没有多少存粮的,毫无抗风险能力。
】
【这样也就可以解释,隋朝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了。
归根结底就一个字,“敛”
。
】
【朝廷几乎将所有民间能够收集到的粮食全部都收归国有,导致民间无法承受任何风险。
田地的收成一旦有所波动,全家都有倾覆之危。
田地虽然减产了,可朝廷的赋税,该交还是要交的。
】
【史书上的记载,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是轻徭薄赋的。
轻徭应该不假,但薄赋可就不一定了。
否则那么多的粮食,总不能是杨坚从上变出来的吧。
】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是不存在社会生产力的突然提升的。
而全国的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国家多了,那百姓就少了。
】
【我们再来联想一下隋文帝的性格,他连大臣都不信任,时刻都要防备着。
那他又怎么可能信得过平民百姓呢?粮食在百姓手里,免不了会有人作乱,不如都收到朝廷手中,来的安心。
】
【结果就是,皇帝本人安心了,帝国也安全了,可不安全的百姓却都在默默积蓄着力量,最终在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中,隋朝便被不断地起义给彻底葬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