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碰巧,董掌柜的两个儿子都在这里。
老大董修平,今年十六了,起来和宁卿差不多年纪。
他身上透着股儿儒雅,一问才知道,原来也是新中的举人,只是名次稍稍靠后了点。
他见着莲子一家人,该叫人就叫人,既没架子,又不拘谨,莲子就喜欢这种性格的。
老二董修宁,莲子早就见过了,不太说话,但是整日里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
莲子觉得,这孩子八成有点问题。
“这回真是巧,都凑齐了,今儿中午,咱一定要好好的喝上两杯。”
董掌柜拉着刘景仁说道。
虽说是饭点,到处都很忙,但是掌柜的都发话了,哪里还能不快只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已经陆续上了菜。
待酒菜上齐,董掌柜让刘景仁上座,又让杨氏和四个姑娘入了席,这才和两个儿子也坐了。
说实话,莲子一家人都是头一遭吃这种如此丰盛隆重的席面,面对一桌子琳琅满目的菜品,都不知怎么下筷。
谷子仍然是一惯的温柔懂事,时不时给杨氏和身边的莲子夹菜。
子也是和往常一样的沉默,只默默吃着自己面前的菜。
杨氏知她这脾性,便夹了不同的菜,给她放碗里。
栗子和莲子则是一点也不拘谨,自己吃自己的,十分香甜。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董修平也陪着刘景仁,小酌了几杯。
吃完饭之后,天色还早,回家也没啥事儿,索性两家人又说了会儿话,刘景仁和杨氏这才告辞,带着孩子们回了家。
该收秋花生的日子很快来临了,还有那二十亩的地瓜。
莲子一家全家出动,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将那剩下的一亩秋花生收完,拉回了家。
种春花生的地里今年撂荒,另一亩,则要耕了,种上冬小麦。
这样撂荒虽然能蓄养地力,但是扔着总归是可惜的。
莲子不禁想,要是有苜蓿草就好了,她见这里的气候并不是很冷,苜蓿草应该能成活。
要是种上苜蓿草,不但能函养土地,还能割了做牛饲料,那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只是,她在这边并没有见到过苜蓿草。
想必,要再往南走,才会有的吧。
收完秋花生之后,中秋节也就到了。
每年的中秋节之后,虽然地里没活儿了,但是莲子却感觉她家会越来越忙。
张掌柜那边的铺子,几天前就来催货了,幸好前段时间闲着的时候,做了一些,算是勉强能应对应对。
随着家里的地越来越多,做的买卖越来越多,莲子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要是再多几个人帮忙就好了。
中秋节那日,莲子一家照例还是回老家过节,这次仍然拿过去了鸡鸭鱼肉不少东西,得李氏又是眼红不已。
原本以为把老二一家分出去之后,家里的好处自然都归了她,但是谁曾想,沈氏抠门得紧,一分一毫都不能漏了洒了,所有的钱都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别人休想多花了一丁点儿去。
那老二一家,也没见过的多贫困潦倒,反倒是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春上,竟然还买了二十亩地,一跃成了村里的半个地主,这怎么能让李氏不气昨儿晚上叨叨了刘景民一通,也撺掇着刘景民闹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