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帝冷笑一声,“赵元良二十岁,徐王殿下也二十岁。
可你看看,这二人可能相提并论?你死了这条心吧!”
“并非徐王!”
林仲连忙摇头,否定道“臣说的是营州都督,康陆。”
兴庆帝一时怔住了,“小六子?”
林仲点头,“便就是皇后千岁的干儿子。
康陆此人虽然善钻营,逢年过节都往长安各府中豪送大礼。
但他有带兵的本事。
营州这些年,也是对付契丹的一把好手。”
“不行!”
兴庆帝想了想,一口回绝,“至少眼下不可。
安西军政未复,回鹘人又未必真心臣服,须得有熟知西北边务的人才是。
赵元良干得挺好,有他在,回鹘人不敢反复。
让康小六去,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基,又要重新开挖。
等等吧,等一年再看。”
林仲面露忧色,摇了摇头,“那便遵圣上旨意便是,但这赏功……”
“小功大赏,大功小赏。
既然林相有所顾虑,那便加封他安西都护之职。
左右他领了安西军,就已然是顶了都护的职。
如今给他一道旨意,让他名正言顺吧。”
兴庆帝说道这,忽然一皱眉头,啧了一声,道“林相,你说这个赵元良,若是让他在西北再待几年,朕能给他什么位置?兵部尚书不过三品,他赵正这个都护已是四品了。”
林仲尴尬地笑了笑,没有接茬。
心中却道,外臣四品已是高位,更何况是领兵打仗的武将。
再往上,便是节度使了。
初闻赵正之名,还是在兴庆二年,那时他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可这才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人就已经做到了安西将军,上府都护。
来日若是让他领了凉州军在吐蕃再灭几个茹,那等他回朝听职,那是站在兵部尚书的左侧,还是站在右侧?
直奔柱国而去啊!
!
林仲一时已是代入了赵正的视角,曾经有人说凉州能灭吐蕃,那时他还不太相信。
此时若是有人再议,怕是要深以为然,当真有这个可能。
只是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林仲叹了口气,也好,把赵正抽回了凉州也没合适的职位安置,总不能再让他去剑南剿匪,左右也是个心腹大患,便就让他在安西再待段时间吧。
林仲出了御书房,高隆盛引着他往玄武门走去。
这一路上林仲也是越想越觉得无处下手,有赵正这奇功傍身,凉州如今便打压不得。
不过圣人终究也是懂得平衡的,知道此时再赏大功,怕要引起朝局震荡。
这人便是当红炸子鸡,也是该给他凉凉火候,淬炼淬炼。
否则凉州都督府日渐势大,太子殿下哪里坐得住?
不过依林仲对赵正的总结,这人手段阴狠,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