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迢迢的从扬州来,又是地道的江南人,自小身体还弱,但黛玉就在春纤带着各种吃,各种玩闹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挺过了最初的水土不服和京城冬天的洗礼。
个把月的时间,黛玉没有瘦,身上也没见长多少肉,但对于一个自小吃药经常生病的小孩来说,这已经是种奇迹了。
京城的人不了解黛玉的情况,跟着黛玉出来的人又不在意这些‘小事’,竟没一人会因为黛玉的健康而欣喜。
好在如今的黛玉已经不会因着这些小事自哀自怜,顾影神伤。
......
“早起跟姐妹们去荣禧堂,听说金陵薛家的哥儿打死了人。”
将粘在牙上的红薯舔干净,黛玉才跟今天又偷懒的春纤说府里的最新八卦,“薛家你知道吗,就是二舅母亲妹妹的夫家。
听说......”
黛玉有些想不明白这样的人家,怎么就不能好好的教养子孙。
非要等到出了祸事,到处求人。
“溺爱。”
早就吃完红薯的春纤,喝了杯温茶后,又倒了一杯给黛玉。
“你说外祖母再这样溺爱宝玉,宝玉将来会不会成为了第二个打死人的薛家哥儿?”
春纤闻言,差点呛到。
眼角抽抽的回了句“...你想多了。”
黛玉觉得春纤回答得太武断。
宝玉转年八岁,虽然年纪看着还小,但如果不及时对他正确教养,谁能保证今日之薛哥儿不是来日之宝玉。
春纤:你也太看得起宝玉了,他就不是那块料。
再过多少年都一样。
“我觉得你现在担心这个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如想一想如今金陵那位父母官呢。”
“你说贾先生?”
黛玉想了想,抿唇,“你是担心贾先生接了外祖家的信会徇私枉法?”
“我不担心这个。
我担心的是你老子知道这事后会是什么态度?你二舅舅知道了又会做何想?”
春纤从一旁拿出一双棉鞋,一边将脚上这双换下来,一边笑着与黛玉说话。
只是细听她这个话,却叫人不得不多想。
“你肯定贾先生会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