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郎作为一个爱玩的少年,怎么会没有几个狐朋狗友呢。
当天他就领着几个好友翘了课,带着各自的小厮,走街串巷地刮墙角。
事后自然没能逃得了一顿家法伺候,第二天好友几个都撅着屁股,垂头丧气地乖乖上学堂。
李素素感觉自己的兄长不大聪明,最可气的是,硝石他倒是收集了,只是没带回家来,跟他的好友点着玩了。
她到底期望些什么呢?
所托非人啊。
找李大郎帮忙,这事行不通,她只好另想办法。
拿出二两银子,她找来张婆子,让其用这些银子,找人收集一些墙角刮下来的白色粉末。
“小姐放心,老奴定当办妥。”
张婆子听说了李大郎因玩硝石逃课被揍,只当小姐是想买来硝石,哄自家兄长开心。
小姐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
“这东西能收多少是多少,多多益善,钱不够的话,回来与我说。”
“那能不够呢,这没成本的东西,咱找几个孩童,给几个铜板,他们能把整个长安城的墙角给您刮一遍。”
张婆子笑道。
二两银子差不多能兑2000个铜子儿,钱庄每天的兑率是不一样的。
一个孩子给上几文钱,够雇几百个孩子干活了。
小姐这也太宠少爷了,花那么多钱,就为了买些新鲜玩意给少爷玩。
张婆子很有职业道德,小姐说用二两银子能收多少硝石就收多少,这笔钱她不会悄悄昧下一个子儿。
事情办好了,自有她的赏钱。
这是小人物的生存法则,是李府的规矩。
过了几天,张婆子给李素素带来了好几十斤硝石,据说全城的墙角都被小童工门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