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辂对自己的惹祸能力一点逼数都没有,具体表现在听人说教的时候从来不会带入自己。
王安石这位大佬犯过的错,和他苏辂有什么关系
苏辂听得科场八卦听得津津有味,又跟他爹打听起“奉旨填词柳三变”
是否确有其事。
苏涣既是读人,自然不可能没听说过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后来自己给改名叫柳永,所以柳永是他,柳三变是他,柳屯田还是他。
说到柳永,苏涣不免叹息一声,说这柳耆卿也是命途多舛,出身官宦之家,还以一首端方大气的望海潮年少成名,结果因为当时章圣皇帝不喜欢他这文风把他黜落了。
后来大伙也知道了,柳永写了首鹤冲天发牢骚,表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章圣皇帝一听,你还埋怨上了是吧接下来的章圣皇帝在位期间柳永都没机会高中。
一直到赵祯继位许多年后,朝廷放出消息说要优待科举“回锅肉”
,反复落第的士子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政策,柳永才暮年登科,只是官场也不怎么如意就是了。
若不是仕途这般坎坷,柳永也不会到死都坚持创作,出名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
要知道北宋和南宋期间一共诞生八百多种新词调,他自己搞了百来个
词在宋朝就是流行歌曲,相当于他自创了百来首曲子,后人都是照着这词调去填词,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慢词先锋。
搁现代柳永就是歌坛天王天后争相求歌的创作人。
可惜晏殊他们不太得上柳永,觉得柳永太俗媚,一点都不高雅,也就年轻时那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比较能入眼,后来那些个淫词艳曲简直污耳朵。
于是一把年纪的柳永便是中了进士,也没有人带他玩,蹉跎到最后也不过换了个“屯田员外郎”
,成了后世人口中的“柳屯田”
。
苏辂听了柳永的科举遭遇,也是叹气,真是成也靠词败也怪词。
苏涣正唏嘘着,却听儿子一脸庆幸地对说道“幸好我不会写词。”
“”
他的戒尺呢
他那打磨得十分趁手的戒尺呢
苏涣最终还是没揍儿子。
不写词也好,词终究是小道,像欧阳修这么能写文章的,目前也只写了那么几首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