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来替你想法子。
我过几日要回趟娘家,你且先把病养好,等我回来。”
唐姨娘听见她要回娘家,临别之际,依依难舍,握着她的不断哀哀戚戚地叮咛,“那趁还没回去,你常我这里坐啊,常来坐啊……”
这厢回去,又禀给琴太太,琴太太在榻上乜着眼笑了笑,“依你说的,就不是什么大病,静心养一养就好了。
你看看你这姨妈,心硬手软,成不了什么大事。
找帮下人欺负人,顶什么用?过了年人家回京去,还不是郎情妾意,撇下她在这里。”
月贞不好接话,在榻那端沉默着。
琴太太睇她一眼,撇下那边的事不提,叫来冯妈问:“过年的东西在预备了没有?”
冯妈道:“都开始预备了。
菜蔬不算,早早预备下也不新鲜。
先在铺子里定了些干货,又找人定了些毛皮子,将库里的料子寻了几匹出来添上里子给各房里裁衣裳穿。
有些家私掉了点漆,也请了工匠来,赶在年前重新漆过。
家里的事情左右就是这些零碎,年年都如此,照章办事。
各铺子里的事咱们二爷在张罗,他近几日老实,不往行院里头扎了,带着掌柜专跑结银子的事,那些茶商顺道送了好些年礼,都搁在那里,还有些野鸭野鸡野兔野鸽子,都先养在厨房里。”
琴太太刮着茶碗盖子听完,吩咐道:“这样,定的皮毛料子装几样,料子也抽出几匹来,野味也一样装两只,过些时给月贞带回章家去。”
盖子一落,又添些大方,“再包十两银子,也是亲戚间的意思。”
月贞别过眼来,忙推了下,“这也太多了。”
“多一点怕什么呀?叫你娘哥嫂看见你在家过得好,街坊邻舍瞧见,也是他们的体面。”
那冯妈拣根杌凳坐下来,跟着笑,“我们贞大奶奶就是这点好,又不争又不抢的。”
说话一提眉梢,“哎唷,就怕抽调不出人手送大奶奶回去,眼下各个管事的都忙,总要有个会说话的人跟着去送才是像是我们这样的人家的办的事。”
琴太太略略思想道:“就烦文兴跟着送一趟,他钱庄里的事要年后才过手,十二月里才回乡下他姐姐家去,眼下孩子们又歇下来不读书了,他闲着也是闲着。”
商议定,十一月初,便将东西装了两大车拉着,预备好软轿,叫几个婆子小厮跟着,命月贞领着元崇回章家。
这日天色灰淡,云翳蔽日,像有场雪憋着要下。
月贞领着元崇闷坐在轿内,怕见她哥哥嫂嫂,上回大老爷治丧期间,闹了些不愉快,还不知他们要怎样言三语四。
可久来未见,又有些牵挂似的。
到底是一家子骨肉。
想得烦了,不欲去想,思绪稍转,又想到了疾身上。
自南屏山回来,霜太太使家下人送了些东西去给他,回来问小厮,“鹤年有没有什么话捎带回来?”
小厮摇摇头,“二爷没什么话,就说不要惦记他,他年前必定回来。
叫小的给老爷并二位太太请安,又问各房里的哥哥嫂子好。
对,还问咱们崇小爷的事,天冷了,请贞大嫂子费心替崇小爷添衣裳。”
当时阖家女人都在霜太太屋里坐着,霜太太笑着抱怨,“鹤年与崇儿这孩子像是有缘。
唉,他要是会打算,也想着本本分分回家来娶妻生子,倒能做个好父亲。”
月贞听见,心绪芜杂,一时不知是恼是恨,是酸是苦,是愧是怨?是她使了些下作手段,才使两个人走到如斯境地,仿佛他们之间似有似无的一点情愫真就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