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染如此笃定,倒不是自信方氏对她好,而是有了那天晚上的事,方氏正要拉拢她,以挽回在荀大老爷那丢了的脸面。
而且陪嫁丫头,在人们眼中,也是嫁妆的一部分。
方氏不敢在嫁妆上刻薄她。
毕竟她要嫁的是安国公府,嫁妆抬过去,婆家的人都是要验看的。
方氏怎么着都要顾及荀家的体面,而且她也要顾及齐二夫人的脸面。
如果荀卿染嫁过去,在容氏老太君跟前露出方氏扣留陪嫁丫头卖身契的事,那第一个跟着丢脸的就是齐二夫人。
荀卿染把道理跟桔梗几个说了。
大家才都放下心来。
荀卿染定亲的是一公开,小吴姨娘再也坐不住。
她先是到方氏跟前,哭着要方氏主持公道。
“太太,二姑娘还没定亲,怎么三姑娘就先定了亲事。
奴婢不懂什么,可奴婢懂得,大姑娘的亲事定了,就该是二姑娘的婚事,安国公府这门亲事轮也该轮到二姑娘头上。
求太太给二姑娘做主啊……”
小吴姨娘一番撒泼打滚,看得方氏屋里的丫头婆子窃笑不已。
方氏最近正为许多事情烦心,哪有心情搭理小吴姨娘。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这婚事是老爷定下来的。
我也不敢说什么。
你在我这怎么闹,都没结果的。
老爷最讲究长幼有序,你去和老爷说,也许可行。”
小吴姨娘竟就相信了方氏的话,也是她爱女心切,真的大着胆子,硬闯到荀大老爷的小书房。
依然是把在方氏跟前的话说了一遍,把荀大老爷气的各倒仰,打了她出来。
荀大老爷因此更加厌恶小吴姨娘,又因方氏最近果然收敛,在荀卿染婚事上十分尽兴,就索性把为荀卿染找婆家的是都交给方氏。
方氏吃了多次鳖,总算在小吴姨娘身上找补些回来,心情也好了许多。
这个时候,整个荀府也都知道,荀淑兰和郑好儿一样,都上了宫里筛选女官的册子,这个秋天就要进宫参选。
也不知方氏是怎样和荀大老爷说的,荀大老爷也不反对。
荀大老爷的履历已经在吏部备案,虽还没有明确的旨意下来,不过有几家好亲戚帮衬,这次复职倒有几个官职可以任性。
如果留在京城,便可以作吏部的郎中,若是求外放,则可做一州的知府或者是盐运使司运同。
外放官职自然比留京高出一等,荀大老爷本来对留京做官或者外放都一样看待,因为有了荀淑兰的事,方氏自然希望荀大老爷能够留京任职。
荀家放出要问荀淑芳择配的口风,便有好几户人家打发了媒人来求亲。
方氏挑挑拣拣,最后选出三个来,正和荀大老爷商量。
第一个是赵姓人家,是荀大老爷原本任上的故交,现在户部做员外郎,只有一个儿子,年纪十九岁,如今也是举人。
第二个是刘姓人家,却是荀大奶奶永昌伯旁支的一个子弟,二十岁,是个武官,现做这蓝翎侍卫,家里有些田产,只和寡母相依为命。
另外一个是张姓人家,父亲是宗人府副理事,提亲的这个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只有十六岁,也捐了个前程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