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王海兵,是个嘴巴闲不住的家伙。
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路途。
张美华就把整个鸡冠岭工程夏天开工以来的事情全部打听清楚了。
最先来的是工程师和一个前驱部队,策划勘测了一年多,准好了图纸,钱和材料,以及国家相关的手续和文件后就准备动工了。
于是招募了第一批工人,人数不多,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是杯水车薪。
刚好全国大力发展三线建设,很多沿海的国营厂子在三线地区建立分厂,百万人开始转移。
项目队也向上审批调派人员。
于是一批批地从全国召集了过来。
姚明珠这一行人因为路途较远,是最晚到的,也是最后一批。
如今一共有了五千多人。
第一批阶级同胞到了鸡冠岭看到人少事多,于是连盖房子的时间都没有,抓紧一切时间劳动起。
刚好那时是夏天,睡在树枝搭的篷子里也刚刚好,于是就形成了如今这样,一个个树杈篷子在山底铺开。
只是眼看冬天来了,领导也发话了,他们要在半个月内把屋子全部建起来。
姚明珠他们这一批来的很巧的。
说着话就到了地方,一排的小树枝和树干搭建的树屋,内部不像外面这么粗糙,用了山里特有的一种芦苇贴了一层,看起来倒是漫游特色的。
“这是后勤的一些女同志弄的。
也就是你们女同志有这个福利,咱们男同胞那边,里外都一样。”
王海兵见大伙盯着内部,说道。
女同志欣喜不已,男同胞的志向不在于这些东西,大伙于是赶紧分了住处。
树屋是按照人员数量做的,必须两个人一起住。
张美华拉着姚明珠的手臂,“明珠,咱俩是老乡一起住吧?”
姚明珠对着张美华笑意盈盈的脸色不好拒绝,点了点头。
跟着张美华进了一个树洞。
树洞有点类似蒙古包的感觉,很矮,中间立着一个支撑柱。
两边分别树干和树枝铺了床,床上又铺了一层厚厚的芦苇杆。
淡黄的芦苇杆看起来也非常漂亮。
张美华把东西放,“明珠,我先出去转转。”
姚明珠回应一声,张美华已经冲出了树屋。
忍不住摇了摇头,心里已经肯定,张美华喜欢那位一同留洋的同学。
如今这么迫不及待,恐怕就是去找他的吧。
只是姚明珠心里有点疑惑,张美华为什么不选赵良国那一组呢?
姚明珠摸了摸芦苇杆,手上摸出一层淡淡的灰,姚明珠盯着床看了会儿,把箱子放在了树洞中间的柱子边,被子和包放了下来,然后出了树洞。
姚明珠想找王海兵要一个桶,去河里打水到树屋里擦一遍睡觉的芦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