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长官气道,“那到底应该如何?”
“只能指望张生从《奇书》当中另辟蹊径来寻找良方救治。”
医官甲豁出去了一般道,“以前下官等不相信上古神方和民间偏方,如今却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有劳张生……”
司农寺长官看向张继,“张生,你的官衔‘杂学书学’之位可是圣上亲封的,不用辜负皇恩啊!”
张继作揖道:“下官明白。”
而在长安客栈中,掌柜的向李季兰等人透露了一个了不得的消息。
“李姑娘,你们是不知道啊,昨晚出大事了,长安令想在家中悬梁自尽!”
李季兰愕然:“怎么说?长安令为何想死?”
掌柜的道:
“现在的长安令上任不足半年,但也是个勤政爱民的清官。
他可比之前那个被圣上革了职的‘旧长安令’,要体恤百姓多了!”
“小的听到的传闻是:因为各藩镇割据势力不安分的缘故,朝廷的军费支出一路高涨,圣上因为江南茶商陈秉承之事动了大气,差点要了大人的命不说,还一夜之间就下令:要求长安令代行君令,向长安的头部商贾们索要钱财,以当军费之用。”
“长安令认为:商贾们靠做生意积累钱财,本就不易,也并非为富不仁,不该将积蓄的三分之二拿出来上缴朝廷,结果就遭了户部尚书的弹劾。
因为不堪朝廷压力和自觉再无为商贾们说话之力,所以长安令就想:以死证心。
好在是把脖子往白绫上套的那一刻,被郭子仪郭大人手下的将士郭子威给救了。”
感情之事为小,国家大事为重。
李季兰也没问羽的情况如何,而是道:
“长安令能够挺身而出,维护商贾们的利益的确是难得,但是为此而豁出性命,就是过于冲动。
死了又能如何呢?圣上和户部尚书就改变心意了吗?”
刘长卿道:“还真别说,以死抗佞之事,历朝历代都有,只是没想到眼下就生在了自己的身边,我也是不得不钦佩于长安令的决然与果敢。”
阎伯钧问:“为何郭子威到的如此及时?”
掌柜的解释道:“郭子仪郭大人神机妙算,怕长安令为户部尚书所不容,会想不开,所以派了心腹到府上去探。”
钱起道:“看来朝中和地方的局势都不容乐观啊!
我等也要做好万一开战,就机智避难的打算。”
“钱公子这话就是说到点子上了。”
侍茶姑娘赞同道,“避难不等于是逃避,不走等死才是愚不可及。”
刘长卿分析道:“如今国库亏空已成事实,户部尚书不筹划可行的聚财之策,反而任由圣上拿商贾们开刀,实在是佞臣一个。
可想而知,商贾们都已经行走在刀刃上了,接下来百姓们又如何能够避免各种苛捐杂税和物价哄抬?”
李季兰恨道:“以前,那些朝中的反对派们总说:羽的《茶经》会带来民间的交易秩序紊乱,如今《茶经》未成,羽未有过一丝不利百姓、不利天下的歪念,天子和佞臣倒是主动踏出了这一大错步,真是可气!”
刘长卿道:“跟百姓们的生活联系的最紧密的两样东西,无非是‘粮’与‘钱’。
君主一旦踏出了站在百姓对立面的一步,必将危机自身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