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开《红楼梦》的好处不谈,它是第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而我们是一个爱情荒芜的国家。
它空前绝后的成功不会完全与这无关。
自从十八世纪末印行以来,它在中国的地位大概全世界没有任何小说可比——在中国倒有《三国演义》,不过《三国》也许口传比读者更多,因此对宗教的影响大于文字上的。
百廿回《红楼梦》对小说的影响大到无法估计。
等到十九世纪末《海上花》出版的时候,阅读趣味早已形成了,唯一的标准是传奇化的情节,写实的细节。
迄今就连大陆的伤痕文学也都还是这样,比大陆外更明显,因为多年封闭隔绝,西方的影响消失了。
当然,由于压制迫害,作家第一要有胆气,有牺牲精神,写实方面就不能苛求了。
只要看上去是在这一类的单位待过,不是完全闭门造车就是了。
但也还有无比珍贵的材料,不可磨灭的片段印象,如收工后一个女孩单独蹲在黄昏的旷野里继续操作,周围一圈大山的黑影。
但是整个的看来,令人惊异的是一旦摆脱了外来的影响与中共一部分的禁条,露出的本来面目这样稚嫩,仿佛我们没有过去,至少过去没有小说。
中国文化古老而且有连续性,没中断过,所以渗透得特别深远,连见闻最不广的中国人也都不太天真。
独有小说的薪传中断过不止一次。
所以这方面我们不是文如其人的。
中国人不但谈恋爱"
含情脉脉"
,就连亲情友情也都有约制。
"
爸爸,我爱你"
,"
孩子,我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