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圣祖德颁赋令,是为盛世之修。
此为圣人仁心之举,擎国公典理六部,夙兴夜寐,辅佐圣祖,以创万代之基业。
然臣自知武不如擎国公能镇桐州、湘州之乱,文不如擎国公能肃清吏治,杜绝贪吝。
试问今之贤者,何人能如擎国公之贤?纵使皇上英威天纵,若无臣僚长才得辅,又如何开创碧落百年之兴?圣者之道若无圣贤之人得以共施共行,岂不枉然?"
这一番话说得极为自信豪健,擎国公孙永航是一旷代奇才,文可胜伊尹德辅两世之才,武可敌兴周八百年之太公,有经天纬地之能,世不二出。
纵是百年之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俱仰慕其才德,至今仍有多处祭祠建在各地。
或者对于孙家的景仰也有几分出于这位旷古奇才。
所以这话由孙预说来不但气势宏伟,而且无人能驳。
顾以权面上一红,纳住了口顿时泄下一口气。
朝上众臣由唏嘘之叹中又添几分讶然,摄政王这可是表明了立场了呢!
在一侧冷淡而立的水扬波紧了紧持着笏板的手指,眼眸轻抬,正好瞧见君位上的妫语眉目暗蕴情致地与孙预相视一笑。
那笑容虽然极淡,却让她明艳的面庞顿生一股惑人的灵气。
水扬波暗拢眉峰,微哼一声,但在看向孙业清、孙业成时,心口又一松。
他们都姓孙,不是么?
这厢波涛暗涌,但朝臣却无所觉,章钺紧随孙预之后道,"
皇上,臣以为文大人所言极是。
户部度支部掌天下租赋,并岁计所出,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
臣尝于中查出些坏帐,然其所列名目繁多,无从查证。
臣愚昧,不知所由,今文大人一席话,使臣顿开茅塞,赋敛之弊实不容轻忽。
"
妫语点点头,正要发话,沈召延却出列大声道:"
皇上,臣以为赋敛之事兹事体大,须从长计议。
今之当务之急,还是先审三王谋逆之事。
三王妄想策动逼宫,此何等大事,古来未见。
如不疾审,恐天下民心不安哪!
"
"
臣以为沈大人所言极是。
"
"
臣也以为当先审三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