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双眼微眯:“朝廷何时说过要给你任命?”
高建武稍顿:“东突厥覆灭后,颉利可汗被封为归义王,大唐天子亦多次言明要给予委任职务,颉利可汗推辞不受。”
“颉利不愿受,你愿意受?你还想让我们将你任命在高句丽,仍旧统治高句丽?”
“不是,我的意思是协助……”
李承乾眸光锐利:“何必假借这些冠冕堂的理由呢。
此地是你的地盘,住着的是你的臣民,你在此占尽地利。
只需你在,便是我们委派有别的官员,你也照样可以暗中做许多手脚,甚至秘密召集人手,敛藏锋芒,伺机复国。”
高建武脸色一变:“殿下误会了。
高句丽全军溃败,已无起复可能。
我绝无此心。
听闻中原有句话叫做故土难离。
我只是想留在故乡罢了。
殿下说这里是我的故国,生活的是我的臣民。
正是因此,我才想留下来,帮助大唐更快掌控此地。
“殿下自幼聪慧,应该明白,不论一国还是一地,都非是打下来便完事的。
打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更艰难的是管辖与治理。
“国灭是我之错。
可我也想在最后为百姓做点什么,不想让亡国的风暴席卷无辜的他们。
若我猜得不错,大唐对他们的安置应该与当年突厥百姓一致。
留存部分,内迁部分,让他们成为唐国子民,与中原百姓聚居融合。
“可这种事情并非一蹴而就。
当年朝廷下旨让突厥百姓内迁,在突厥草原建造牧场畜牧等,最初都受到过不小的阻碍。
盖因彼时许多百姓不能接受敌国的安排与统治。
而这些问题现今在高句丽也会存在。
如果能由我出面,会好上许多。
“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唐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代价完全掌控高句丽,让高句丽百姓成为大唐百姓,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百姓伤亡,让他们平稳过渡,给他们一份安宁的余生。
这也算是我最后的价值。”
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李承乾讥笑:“真是好谋算。
骊山行刺,若成了能令我唐大乱,而你们得有火药之术,可自产火药与我唐对抗;败了再来一出投诚献国,借协助之名留居国内,即便没有了高句丽君王之名,却仍有统治之实,可伺机而动。
怎么,你是账房先生吗?算盘打得这么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