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源和药材公司的不断发展,药材原材料的收购和药材的制作成了公司经营中的重要一环。
在江长风的授意下,江炳荣回到关山,与江庆云一起发动乡亲们上山采药。
这天,四十多个乡里乡亲来到江家大地坪,参加源和公司组织的中草药知识讲坐。
江炳荣带领公司宣传部员工从中草药的外形、生长习性、生命周期到采挖时间、采挖方法,给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承诺将大家所采药材按质地等级全部回收。
乡亲们是村子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主要收入来自田地间。
在农闲时候,偶尔出去做些体力活赚些钱贴补家用。
村民郑海兵是江长风的小学同学,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在家务农。
早两年,郑海兵与临村的林小凤结婚,如今有一女儿已经一岁多了。
小夫妻俩勤劳扎实,田地管理得井然有序。
每年能收获优质稻谷九千多斤,红薯五千多斤,麦子一千多斤,黄豆一千多斤。
除去自家吃用,农副产品每年能卖得四万多元。
小家庭的日子也算过得相当殷实。
因为有高中文化,郑海兵平时爱看一些种植方面的书籍,对百合、山药、玉竹的种植有所研究。
晚上,郑海兵来到江庆云家。
杨秀莲泡了杯热茶给他,问道:“海兵,你这大忙人,今晚过来,有什么事?”
郑海兵接过茶,回答道:“婶子见笑了,我这也只是瞎忙,过日子呗!”
他朝茶杯里吹了几口气,小心地喝了一小口。
“庆云叔,听说源和公司是长风开的?”
郑海兵试探性的问道。
“是炳荣与长风的一个朋友合伙开的。
长风还是在教书。”
江庆云卷了支喇叭简递给他。
“叔,这个我抽不惯,劲太大。”
郑海兵连忙摇头拒绝,“您还是抽支芙蓉烟吧。”
接过郑海兵的芙蓉牌香烟抽了一口,江庆云笑道:“呵呵,这烟香是香,不过劲太小,我也抽不习惯。”
“叔,今天听了讲座,我有一个想法。
今天特意过来与您说说。”
“我们村里,数你脑子最灵活。
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江庆云吐了口烟,说。
“叔,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属于亚热带,适合山药、百合、玉竹等药材的种植。
炳菜的公司不是要收购药材吗?我想与您一同开发一些荒山,再从乡亲们那里承包一些山地,共同种植药材,然后把药村卖给源和,您觉得怎么样?”
郑海兵说完,认真地看着江庆云。
();() “这个当然好,”
江庆云想了想,“我明天去村部打个电话,问问炳荣与长风。”
“电话我家有啊。
叔,要不你现在就跟我回家,给长风他们打电话问问?”
按完江长风电话号码后,话筒里传来长长的一声“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