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夕问:“钱粮如何?”
县丞高修文回:“宿县产粮大县。
有田约53万亩,民户10532户,口5万6千人。
夏粮收小麦,秋粮收大豆。
小麦平均亩产80斤,大豆平均亩产140斤。
大王收两成粮食,还有差役、兵役。
县府收一成粮食,还有差役、兵役。
各种工商税,县府一年约收1000贯钱。
上交大王定值500贯。”
伏夕问:“税高吗?”
高修文嘿嘿:“高。
前朝唐朝时,税收总一成,现在诸侯割据,战争不断,不得不高税。”
伏夕问:“老百姓能活吗?”
高修文回:“自家佃农,尽量饿不死,其他农户只能听天由命。”
“如果自有田农户过不下去了,怎么办?”
高修文回:“那我们只能收了他的田,管他们的饭。”
伏夕点点头,无语。
过了一会儿,伏夕问:“老百姓饿死者多吗?”
高修文回:“本县还好,一般会收田管饭。
有些地方不管饭只收田,老百姓只好逃荒乞讨。”
伏夕拱手道:“多谢各位贤达了,有恤民之心。”
四大家忙回不敢,皆曰:“伏将军以前多多教诲,老爷您十分仁慈,吾等学之而已。”
伏夕问:“老百姓寿短吧?多是何因?”
高修文回:“兵事、饥寒交迫、缺医少药,不外如此。”
伏夕言:“我等皆为上者,有百姓供奉,必须爱惜百姓,我等才得富贵。”
众人回:“谨遵老爷令。”
伏夕望向赵吏房,问:“吏房职责为何?”
赵启东回:“吏房负责全县吏员考核任免,一切按部就班。”
伏夕言:“县中财力有限,吏员人数不可加,只可老退,且要加任务。”
赵启东问:“加何任务?”
伏夕言:“以后县衙要以经济民生为中心任务,各房吏员要以此中心任务加任务,具体内容等我们做起来再研究。
吏房要考核吏员本职工作表现,也要考核吏员在经济工作中的表现。”
赵启东应是。
伏夕问:“县衙现在有多少人?”
赵启东回:“官员有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吏房、礼房、户房、兵房、刑房、工房曹佐各一人,吏员有吏房一人、礼房一人、户房两人、兵房一人、刑房两人、工房两人,常用差役213人,临时差役人数不定。
但由于战事纷纷、运输物资、修补城池,还有水利、修路、修桥等,差役人数不少,常在300人以上。”
伏夕言:“常用差役必须考核,分等级分待遇,考核不及格,弃用。”
赵启东应是。
议到户房,伏夕问:“高县丞,户房职责为何?”
高修文回:“户房管一切钱粮收支,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