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姊妹都不是心机深、口风严的人,但我猜那画儿的事,你当是听尊夫人提起的。”
谢庸抿抿嘴,“本只是情浓时她无心的一句爱娇告诫,你却记住了。
后来知道了高峻与方汉生的关系,你便想起那幅画来,并去高峻书房找到了该画儿。
你找了与那画中人略有几分相似的阮氏,让她做画中人打扮,在每岁高峻必去的寺庙等着。
一直念着赵氏、如今又掌握李家的高峻果然上当,不顾李夫人反对,纳了已有身孕的阮氏。”
谢庸坐正:“你自己觉得这事天衣无缝,却不知处处都留着线头儿。
不说高峻尸体嘴角吐药,是二次中毒的症状,也不说你对已成弃子的阮氏宽容中带着些厌烦又不太当回事的态度,单那些数额巨大的凭帖便卖了你。
方五郎幼年时是受过穷的,故而用钱谨慎,他送给碧云的定情物也不过是条小小的胡式银链子,价值千钱而已,如何会给红霞三十万钱的凭帖堵嘴?”
范敬脸绷得紧紧的:“贵人这些都是推断,单凭推断,还有一个贪财婢子的话便定我的罪,我不服!”
谢庸看衙差:“去看看周将军回来没有。”
不大会儿工夫,衙差回报,“周将军带着证人回来了。”
众人都看向大堂门口。
周祈脸上带着轻快的笑,手里拎着一根花哨马鞭走进来,似一束阳光照在这庄重肃穆得略显沉郁的大堂上。
崔熠一见她就觉得浑身松快,这审案的时候,没个人在身边打眉眼官司,还真不习惯。
便是王寺卿也带了些笑。
谢庸的目光在周祈脸上停了一瞬,便看向她身后。
周祈身后跟着两个穿短打的汉子。
两人显是没见过大场面的,一进大堂,离着老远就跪下磕头。
谢庸温言道:“近前说话。”
两个人便又往前走一段,跪在婢子红霞身后。
范敬微皱眉看着这两人,脸上带着一丝困惑。
周祈对谢庸行礼:“下官奉命把证人大通坊钱三郎、孙四郎带到。”
听了他们的名字,范敬突然面色一变。
谢庸点头,“周将军辛苦了,旁边请坐。”
周祈走到崔熠下首坐下。
“钱三郎、孙四郎,去岁春天可是你们为敦义坊阮家修的宅子?”
“是,是小人们为阮家修的宅子。”
“阮家与你们交接的是谁,可还记得?”
“记得,他家没儿子,平日张罗事儿的是阮家老妪,付钱的是他家女婿,听老妪说,是有钱人家的郎君。”
“这阮家女婿可在这堂上?”
钱三郎和孙四郎都看向范敬,“便是这位郎君。”
范敬面色灰白地闭闭眼。
“人命关天,你们可要认清楚了。”
孙四看起来略胆大一点,磕头道:“我们认得这郎君。
这郎君脖子上有三颗挨着的小痣,从前我们帮一个有钱客人修宅子,那个客人脖子上也有一颗痣。
当时我们兄弟们就说,是不是这有钱人脖子上都有痣。”
崔熠这回终于有了可以和他“眉来眼去”
的人了,于是对周祈比个口型:“又是痣。”
知道他指的是前个升平坊凶宅案里赵大那莫须有的痣,周祈也弯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