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沈瑶是镇上有名的商户独生女。
母亲早死,沈父思念母亲,又怕亲戚不能照料女儿长大,便没有再娶。
一边管着粮铺的生意,一边拉扯女儿。
到沈瑶及笄那年,沈父担心自己走后女儿独身一人独苦零丁,就开始招亲大会。
最后女儿选定了一个穷苦秀才。
沈父还是不放心,总觉得读书人心眼太多,迟迟不愿同意这门亲事。
过了一年,沈父多方派人打听对方人品家底的人,都回来反馈说那个穷秀才家里只有父母,都是穷苦出身。
前些年家里还开荒,有了二十几亩地,勉强够秀才读书用。
后来前年闹饥荒,颗粒无收,就连自己家的地也被饥民糟蹋的不行。
秀才父母想报官,被秀才止住说道,“如今是荒年,大家都能活着就不容易了。
爹娘何苦要计较这些?索性咱家还有些粮,我也每天去摘些野菜回来,总能熬过这个荒年的。
再者倘若县令不管,咱们家又得罪了村民,以后这几年该如何过好?”
父母本想反驳,又转头一想,儿子说的确实是这个道理。
但是又马上问,“儿子,你不能去摘野菜啊。
你可是读书人。
自己平常在家做活就算了,也没旁人知道。
但是出去挖野菜被人知道多不好?况且你还要读书”
“爹!
你不要听信别人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样的话。
读书人也要吃喝的。
你和娘养我一场,难道我要什么都不做就等着饭来张口吗?况且读书这事,我晚上借着月光也是一样的”
听到这里的沈父于是对这秀才印象好起来,心想这秀才应该不会觉得商人低贱,以后也不会薄待女儿。
沈父还是有点不放心,那现在他们家怎么会同意入赘呢?
“嗐,那不是因为他们家的地,本来是开垦的荒山。
突然有天有人传言说山下有银矿。
被县令派人一查,果真如此。
于是就说荒山是皇上派人来开采的,要收回秀才家的地。
本来荒年,再加上这地没了,所以读书的钱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