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回周在庆临危指路,张承文单车访仙
一连三日,周在庆号脉施针开方子,始终不见小若好转,张继则亲手熬药,早晚运功调息,服侍左右。
到了第四日,周在庆同李大肚子将张继请上堂来,周在庆忽的双膝跪地,口中称歉,张继见状,心下已经凉了半截,看来此毒委实厉害,自己在神女洞中尚且不觉得如何,但换了他人,如何能够抵挡?
张继慌忙扶起这位周舵主,口中言道:“周舵主万万不可如此!
能蒙丐帮相助,张某人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又对着李叫花子言道:“诸位也不必惊慌,我有结义三弟,医术了得,只是目下不在此处,若寻得他来,相信定能解得此毒。”
他口中虽做此说,心下却也犯了嘀咕:小若中毒如此严重,众兄弟此刻只怕在白莲教用命,这倒真是远水不解近渴呀。
一旁的李大肚子闻言转喜,言道:“对对对!
判官愁医术了得,定然能够药到病除。”
哪知周在庆只是摇头不住,他本心直口快,但凡有话也憋不住,见他叹了口气道:“不是我多嘴,这‘追魂丹’小人医他不得,判官愁纵然是扁鹊妙手,仲景奇术,也是不能治。
我看只有寻来独门解药,才可有救!”
李大肚子知他所言非虚,又把头低下了。
别人不知,他老叫花子却是心知肚明,江湖之中,若论武功谁最高,自己当真说不好,可要点检医术谁最高明,判官愁号称天下第一,自己这位师侄足可担得起天下第二来。
只是他身在丐帮,又居要位,多年来协助帮中重要人物处理俗事,全无扬名的机会,再者他本人也绝非追求虚名之人,故而世人哪里知晓他的手段呢?
李叫花子心下思量,对着张继缓缓点了点头。
张继知道这位丐帮的前辈见识博广,他既然点了头,说明周在庆所言非虚,只怕三弟在此,也是无可奈何。
猛地想起,在神女洞内追魂判官吃了自己一掌,只怕是生死未卜了,若此人当真送了命了,也不知还有没有解药留在世上了。
果真若有,也得在白莲教一干妖魔手中,当下恨不得立马杀上白莲教。
张继心中焦急,便要告辞,李、周二人慌忙拦下,周在庆言道:“离此不远,便是终南山,终南山隐士高人何止万千,上有全真教高手如云,又因教中门规森严,众道士一心求道少涉江湖,故而天下不知。
我自奉命打理丐帮在陕西帮务以来,每与旱灾瘟疫之年,多见终南山的高人们身怀灵丹妙药,下山医治百姓,故而有所了解。
又因我在此间帮中诸事尚还做得主,故有幸与全真教掌教云阳大真人相识。
莫如待我修书一封,张大侠好带着夫人上山求教云阳真人,此事或有可为。”
张继闻言心头一喜,终南山由来便是隐士高人求道之所,当年函谷关令尹喜,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颇为深厚。
他在终南山北麓扎草为楼,起名“草楼观”
,时常登楼观星望气。
传说一天夜里,当他凝视夜空时,见东方紫云聚集,形如飞龙,向西滚滚而来,便预感必有圣人即将经过此关,于是派人给道路垫土洒水,夹道焚香迎接。
不久,果见一老者身带五彩祥云,骑青牛而至—来人正是老子李耳。
尹喜忙把老子请上草楼观,行弟子之礼,望其能传道解惑。
老子欣然将五千言《道德经》尽授于他,而后飘然仙去。
后来但凡名家隐士,莫不心向往之,儒释道三家,出自终南山者更是不计其数。
前朝全真教丘处机真人,曾受成吉思汗接见,言讲养生延寿之道,大受尊崇,故而极盛。
及至本朝,虽声名不及少林、武当,但个中高人,自然不下武林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