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o5年5月16日星期一微风
接收病人第四天。
昨天的催眠虽然出现了意外,但我也大致明白了黄玲玲的一些想法。
本来,我仍需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她对我的戒备,却被一《童话》,让我成功的与她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本来带了一个p3准备送给她,但被狱警拒绝了。
理由是由于她的自杀倾向严重,处于特殊看护期,不接受任何有危害其行为的物品(p3的形状是细长的铁制外壳)。
当然,这个p3的外形是我故意去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今天的任务。
真遗憾!
本来想送你让你听歌的,可是碍于规定,我不能给你了。
我假装遗憾地摇了摇头,拿着p3向她扬了一下。
谢谢你!
没关系,我不能要你的东西。
她友好地笑着,态度比昨天要好许多。
我在里面拷贝了光良的《童话》,还有很多新歌,是想拿给你放松的。
我说出我预先设计好的话:这样对你有好处的。
谢谢。
她又一次向我道谢。
哎!
谢什么呀。
又送不成!
我叹着气,随意地说着,然后又摇着头,偏着脑袋看着她,一言不。
她有些奇怪,问我道:怎么了?你在看什么?
没有,呵呵!
我笑道:我在想刚才狱警的话。
我把椅子往后挪了一下,然后靠在椅背上,端着双手,叹了一口气,大约三四秒钟后,又把椅子挪回到原来的位置,手肘托着下巴,盯着她。
在心里又把所有一切考虑了一遍,我暗中点头,单刀直入地直接问她道:其实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想到自杀?
她的表情有些凝固,勉强的笑了一下。
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说给我听听?我继续问道。
她沉默了一阵儿,摇了摇头。
不要紧,没有关系的。
我不会逼你的。
我装作有些慌乱,急忙开口安慰她:不要提它了。
我们随便聊些其他的吧!
她的神色开始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在以上的几句话里,我运用了一个心理学的技巧。
心理学认为,人在被提及自身的敏感话题时,都会有一种戒备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