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学纪闻》卷十八云:“朱新仲咏昭君云,当时夫死若求归,凛然义动单于府,不知出此肯随俗,颜色如花心粪土。”
阎若璩注,“《后汉书·南匈奴传》,呼韩邪死,前阏氏子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其俗。”
何焯注,“昭君只当惜其沦落,无容更求备也,欲论高而至不近情,文章所戒。”
又云,“新仲不知《后汉书》中本有求归事,未深谅其曲折,岂不蒙冤哉。”
何义门评注多盛气凌人,有时亦不免如全谢山所说露出批尾家当,俞理初更斥之为用批时文法批书,但是这里的批语,特别是头一条,却很有情理。
大抵深宁本不长于诗,又受了宋朝河南派的习气,喜欢说理论事一类的诗,故其评诗一卷中所标举的佳句难免多如何云“以诗论总不佳”
,朱新仲亦正其一例。
三笺中程易田却强为之辩云,“新仲诗正是蓝本《后汉书》,观诗中一肯字,言敕令从俗即肯随之也。”
但是我们观诗中当时若求归五字又不知出此四字,却正与《后汉书》昭君上书求归六字相抵触,何也?惜不能起程君于九原而问之也。
《鹤林玉露》卷十二云:“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倩也。
厥后朱文公见之题绝句云,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文公全集载此诗,但题曰‘自警’云。”
我去查四部丛刊本《朱文公文集》,在第五卷里查着,题曰“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诗云:
贪生莝豆不知羞,面重来蹑俊游,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涴清流。
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接着又是一首七绝,题曰“择之所和生字韵语极警切次韵谢之兼呈伯崇”
,其诗云:
不是讥诃语太轻,题诗只要警流情,烦君属和增危惕,虎尾春冰寄此生。
抄完这三首诗,我坐着想了许久,这是什么诗?是圣贤之诗乎,诗人之诗乎?《鹤林玉露》卷六云,“胡澹庵上章荐诗人十人,朱文公与焉,文公不乐,誓不复作诗,迄不能不作也。”
则文公自承不是诗人,且诗人之风必当敦厚温柔,而此则否,其非诗人之诗明矣。
然则其圣贤之诗乎?其或然也,予所不能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