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小说

缢女图考释(第2页)

那么,这还得回过头来另找例子。

吊死的人大约古已有之,而且也一定不少,可是后来脍炙人口,一直欣赏不厌者似乎又不大多,——多谢读过《唐诗三百首》的好处,不久就想出了杨贵妃太真玉环,“宛转蛾眉马前死”

,正是最好的例子。

某文人曾经说过,中国古今文人喜欢吊死人的膀子,这确是实情,冥通幽媾的故事固已汗牛而充栋,即不然也至少要写些艳词以表示其“颇涉遐想”

之至意。

听说玉环有罗袜流落人间,一千年来直使得老少文人都瞪青了眼睛,哼了多少有趣的诗文,历代相传几乎成为一种疟疾。

闲言少说,且找证据,一把抓住了《疑雨集》的著者王次回。

他有一篇《邻女哀词》,可以算是承先启后的大作。

序云,“邻女有自经者,不晓何因,而里媪述其光艳皎洁,阅日不变,且以中夜起自结束,选彩而衣,配花而戴,于绾髻涂妆,膏唇耀首,以至约缣迫袜,皆着意精好,尽态极研,而始毕命焉”

这与十一日报上所载死者“系一时髦女生,貌颇韶秀,衣灰色线呢短袖长旗袍,外罩淡黄色绒线马褂,形状并不可怕,舌头亦未露出”

,差不多是同一情调。

至于诗句尤多妙语,如起四语云,“明姿靓服严妆乍,垂手亭亭俨图画,女伴当窗唤不应,还疑背面鞦韆下,”

就是很好的缢女图题辞。

再云,“素颈何曾着啮痕,却教反缚同心结,”

又云,“千春不改凝酥面,媚眼微媚若流盼,”

则大吊其膀子。

复云,“当时犀纛定沉埋,绣袜何人拾马嵬,乞取卿家通替样,许盛银液看千回,”

既显然表出杨太真的联想,又想学寄奴后人的样,主意十分鲜明了。

据《南史》,殷淑仪死后,宋孝武时常想念,遂为通替棺,欲见则引替睹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

王次回以为棺中该加水银,史上虽无明文,亦属自有见地。

其实可惜的还是当时没有泰西照相法,不然只须一张干片了事,用不着这些麻烦了。

我们靠了徐电发《本事诗》的帮助,得读王次回的诗,得知尸体赏鉴的意义,这是很可感谢的。

但是我们毕竟是凡人,受教之后再去想想看看,也总不感到什么兴趣。

再想那李姓女子,生前认识了一个男人,旋被遗弃,家里又很顽固,迫得上吊毕命,遗言只愿穿上红袍,死后挂上一天一夜,殓时据报载家里也没有人到,只派两个听差来,这也就够凄惨了。

不幸的人,我们对于她不能有什么一点供养,只希望她的苦辛屈辱就此完毕,早早入土为安,身灭名没,归于空虚,不要再被人说及以至想起。

何苦来再留下一张悬于窗上的照片供千百人的随喜赏玩,此虽或有惬于文人画家之雅鉴,吾们凡人乃终不能解也。

审如是也,吾之考释又岂靠得住乎。

廿二年十月二十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