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人们一提到绍兴师爷,脑海中便会浮现戏剧舞台上那形象:尖嘴猴腮、鼻梁上架无边眼睛、眼珠子骨碌碌直转、一肚子“坏水”
,将绍兴师爷与那专门给主子出坏主意、馊点子的“狗头军师”
挂上了钩,指责他们搞来搞去,终是小人;一张利嘴,笔刀杀人;东戤半个月西戤半个月,到处认同乡,银钱兜里装。
一言以蔽之曰:八面玲珑剔透没人味。
那么,绍兴师爷真是所谓的“狗头军师”
吗?其实不然。
事实上,真正的绍兴师爷既以饱学博识、睿智精明、处事周全作为从幕资本,又大多秉性耿介、刚直不阿,以匡扶正义为己任。
绍兴师爷虽系幕僚,但他们大都“俨然以宾师相处”
,恪守“尽心”
、“尽言”
、“不合则去”
的从幕“三准则”
。
这“尽心”
即倾全力为幕主做事,不存异心;“尽言”
即畅所欲言,不时纠正幕主在政务中之差错;“不合则去”
,则指一旦幕主处事不公,虽经反复劝阻仍毫无转变,便可自行拂袖弃幕主而去。
他们绝不会拘泥于某一幕主,为获取蝇头小利而伤天害理。
他们大都心存天理、国法、人情。
绍兴这地方一些师爷成功之后,便有许多科举不顺的学子转向学律从幕,于是形成一个以家庭、乡土为纽带的幕僚群体,彼此声援,相互提携,盛名之下其他乡籍的师爷也纷纷转投,以“绍兴师爷”
自称。
绍兴师爷大致分五类。
一曰“书启师爷”
,专替幕主起草各类文字;二曰“刑名师爷”
,专管协助幕主审理刑事案件;三曰“钱粮师爷”
,专门协同幕主办理财政、赋税;四曰“账房师爷”
,专替幕主管理重要账目;五曰“挂号师爷”
,主要负责批牍(批答文件);六曰“征比师爷”
,负责考核征收田赋。
绍兴师爷大都深受诸多封疆大吏的器重,一生备受礼遇,极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