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慢性肺炎,逐渐消瘦,有时有关节炎。
·最急性型
看不到症状,病程短,死亡快,俗称“锁喉风”
,最多也只是体温高,呼吸困难,咽喉、颈、前胸肿胀,急性咽喉炎,咽喉肿胀,可视粘膜发绀。
病程1~2日,病死率100。
病变:败血症变化,出血,肺脏急性水肿,出血。
浆膜、黏膜出血点,肿胀部位皮下有水肿,切开颈部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或灰黄色纤维素性浆液,肿胀部淋巴结肿胀、出血。
·急性型
主要呈急性胸膜肺炎,病初高度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后气喘,鼻腔流出泡沫样浆液性渗出物,含血液。
病猪为了减轻胸部疼痛,使腹腔器官向后向下,故取犬坐姿势。
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病变: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出血,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
脾脏通常不肿大。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时好时坏,有时关节肿大,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腹部皮肤水肿,拉稀,消瘦,衰竭而死亡。
不及时治疗,多经过2周以上衰竭而死,病死率60~70。
病变:病程长,肺肝变区扩大,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有结缔组织包裹,内含干酪样物,肺组织由肉芽组织代替,肺脓肿液化而遗留肺空洞。
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物沉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要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病料采取:可采取猪耳静脉血液(生前)、颈部水肿液、胸水、淋巴结、脾脏和肝脏;
镜检: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浓染杆菌;
分离培养:取病料接种在鲜血培养基上,如分离到巴氏杆菌,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