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人皆避世不出,田园亦将荒废,文明亦将衰颓。
昔陶潜归隐田园,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之闲适,然亦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之壮志未酬的不甘。
可见,真正的隐者,亦难舍尘世之情。
故吾虽叹世之浑佞,却未敢全然弃之。
当于乱世之中,寻一平衡之道。
不强求改变天下,唯尽己之力,救身边之人。
以微薄之光,照一隅之暗。
或可于市井之间,设一粥棚,济那饥寒之民;或可于学塾之畔,授几卷诗书,启那蒙昧之心。
虽此举于大势无多影响,然积少成多,或能使风气渐转。
且如那匡衡,幼时家贫,凿壁偷光,终成一代学者,后亦能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
吾辈之人,亦当如此,勿以善小而不为。
至于那强弱之论,虽为世之常情,然亦不可尽信。
强者未必恒强,弱者亦未必永弱。
昔日之越王勾践,兵败国破,身为奴仆,可谓弱矣。
然其卧薪尝胆,奋图强,终得复国雪耻,威镇诸侯。
此非弱者逆袭之典范乎?故当劝勉众人,莫因一时之弱而气馁,亦莫因一时之强而骄横。
当以恒心毅力,破那强弱之限。
又如那胯下之辱的韩信,受辱之时,众人皆笑其懦弱,然其志存高远,终成一代名将,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
此皆为忍辱负重,由弱转强之例。
又思人生之路,岔路繁多。
或选康庄大道,一帆风顺,然所得亦不过平平;或入羊肠小径,虽荆棘满布,却或有奇景异遇。
吾当劝诫众人,勿惧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尝试。
莫因眼前之安逸,而放弃远方之梦想。
即使最终未能功成名就,亦可得一丰富阅历,不负此生之行。
想那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不慕功名,不惧艰险,遍历名山大川,其虽未在仕途有所建树,然其游记流传千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文化财富。
且夫善恶之念,虽无定准,然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虽世风日下,亦不可随波逐流。
当以善念为基,筑道德之高台。
于日常琐事之中,践行仁义之举。
如遇老者跌倒,当扶之助之;见幼童迷路,当引之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