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马太守乃是吴兴郡的太守,吴兴学馆的沈馆主与我父亲齐名,你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他父亲的身体并不算硬朗,任会稽学馆馆主时已五十有余。
五馆大兴之时,馆中内外之事接踵而至,庶务学务繁杂,这位原本只是做学问的老人自然是心力交瘁。
再后来国子学重建了,原本士庶一体的学馆顿时士庶分别,士族子弟纷纷退学,寒门子弟自怨自艾,而这完全违背了五馆建立的初衷,着实打击了这位老人。
而后他的父亲身体越发沉重,直至一病不起,因为学馆而费尽心力,也并非是虚言。
马文才善于察言观色,见贺革心防已经卸下大半,立刻继续加强他的好感“贺公病逝之后,馆中学生罢读回乡者不少,家父心中一直心忧着会稽学馆之事,好在贺伯父继任馆主,家父才算放心。”
“至于贺伯父所问,为何不让小子在吴兴学馆就读,一来是为了避嫌,家父是吴兴太守,小子入读吴兴学馆,自然处处受到优待,家父认为这样违背了让小子入学馆读的目的,对心性上的磨练也会有所欠缺”
马文才笑了笑,这是家世上的优势,他不必细说,贺革也会理解。
“二来,小子在家中学五经,与礼上总是有些不得精髓,五馆之中,会稽学馆尤善礼,所以家父才又又起了我将小子送来伯父门下就读的心思,只是前几年伯父刚刚继任馆主之位,家父怕烦劳到伯父,便督促小子在各郡之中游学,吸取各家之长,免得太过愚笨,一来让贺伯父受累,二来来日也不会给贺公及贺伯父丢人。”
他又露出惭愧的表情“实不相瞒,家中年初就已经准备好将小子送来,只是小子在吴郡耽搁了一阵子,等到准备动身时,陛下却下了那道诏,家中反倒犹豫了”
古时候拜师乃是大事,士族子弟游学,或者在家中私学,即便先生再多,也不见得都会“拜师”
,先生也不见得会收为弟子,只不过有师徒情分,却不见得有师徒名分。
越是亲熟,越是谨慎,否则好生生的孩子送来,没有养成俊才,说不得要羞见故人。
马家对“拜师”
如此慎重,不但是对马文才负责,也是对贺家门风负责,是以贺革不但不会生气,反倒有被尊重的感受。
“马兄怕是担心我误会你家将你送来,只是为了谋个前程。
也是,以他的性子,或许为了顾忌我的感受真不会送你来”
听到马文才的一番话,贺革对这位成年后并不常来往的故交已经起了极大的好感,称谓上也从“马太守”
变为了“马兄”
,自然可见心情之变化。
贺革笑着捻了捻颔下的胡须。
“那你为什么又来了呢你难道不担心我也误会你只是为了前程吗”
“小子为什么要担心呢”
刚刚还有些羞涩的马文才此时笑得坦荡“三世不至五品之族便要除士,小子的祖父是散骑御使兼任太守,父亲是太守,到了小子这代,若不能官至高品,就要落得下品士族的下场。
小子身在士门,又并非天生灼热,为了家中前途努力谋划,又有何不对”
“更何况,小子若有幸拜在贺伯父之下,必定不能堕了贺公的名头,如果不是这样,家中又何必如此慎重”
马文才表现出少年应有的意气风发。
“既然小子当得起这样的名声,自然就要有与之相称的才德,五馆之中取优异者入京,小子若不能入京,才是对故交最大的侮辱。
既然如此,小子为何要担心贺伯父误会小子只是为了前程”
“小子不怕贺伯父误会”
马文才的话掷地有声。
“小子来,求贤,求学,也求名”
这样的马文才,让原本对他就生出欣赏之心的贺革顿时动容,大声喝采。
“说的好”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