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面的韩城、宜川则是十七路军主力部队。
西面环伺着的是宁夏军阀近10个师的虎狼之辈。
而国民党的一部分中央军也正沿着西兰路两侧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进犯陕甘苏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红军高层决定采取积极的战略措施。
抓紧时间加强自身的战斗力训练,要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以便在关键时刻采取果断的行动。
同时也开始积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为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义和镇等地,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队的身影频繁出现,如虎狼般四处游走,残暴无情。
红军若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主动出击,打破封锁。
在瓦窑堡的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为红军指明了方向。
决议中明确规定,1936年2月至7月,红一方面军将渡河东征,深入山西作战。
目标是击破晋军主力,并在晋西五县以西地区建立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新根据地。
同时,决议也提出了后续的策略,即根据实际情况和红军的力量,相机由山西向绥远发展。
红军总部根据决议向前方红军将领发布了命令。
军事上,要求前方部队在四十天内完成东征的筹备组织工作,并命令他们向南夺取宜川、甘泉两城,完成赤化任务。
北路军则需立即出击,打击北面的进犯之敌,以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为东征建立稳固的后方。
在组织上,红军总部要求各方极大努力扩红,南线部队应完成扩红5000人的任务,并开始组建骑兵旅。
干部方面,后方需准备200人随军出发,前方则准备100人。
此外,还需准备300个排长,以备三个月后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