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一过,雨水开始多了起来。
雨水一多,人不想闲也得闲下来了。
这几日虽无军情,但聚贤盛会的准备已七七八八。
刘备是个仔细的人,怕准备不足出了问题惹得哪位高人不快,特意召来一班谋士商议。
由于不是正式办公,大家都是着便装。
没有了汉官威仪,也省了那些规矩。
刘备、徐庶、糜竺、孙乾、简雍五人围坐在圆桌旁,边饮酒边叙事。
“诸位,聚贤盛会乃是大事,切不可疏漏。
倘有不足之处,还请畅所欲言,以免临时出错,怠慢了贤才。”
刘备先给碰头会定了基调。
由于聚贤会一直是糜竺在负责,他自然第一个发言:“禀主公,宴会筹备至今已两月,所需物料皆已备妥,鲜蔬肉品亦可随时采购。
新野城最大之所在便是县衙议事厅,可设席三十。
庖丁、乐师等亦已确定。
只是尚未明确开席日期,亦不知所邀何人,故请柬并未写定。”
“主公,近日多雨不便出行,况芒种将至、农事为先。
不如待芒种之后夏至之前选一日开宴。
至于所邀之人,我写了一份名单。
可先按此名单发帖,再鼓励受邀之人举荐相熟者,我们只管招待即可。”
徐庶第二个发言,顺便把准备好的名单也拿了出来给众人传阅。
“如此,若来人超出三十席,如何安置?”
糜竺有所顾虑。
“不如先不设席,众人在议事厅见过却再开席。
若超出三十,可于偏厅设一副席。
至于住宿,新军演训时我已命人在演训场外新盖了一排土屋,本欲安排给新军校尉,如今还未使用,可让来客先用。”
“元直之言甚是,便依此办理。”
刘备当即拍板。
孙乾似有担心地提醒:“主公,吾不担心人多,只担心人少。
北士南下荆襄避祸多年,刘景升从未邀之。
我们办此盛宴抢了景升的风头,蔡氏必然从中作梗。
届时若无人来,我们颜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