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孙权与刘备联手,我军虽众,亦难取胜。”
“哈哈哈,文和此言差矣。
我军十数万众,又有荆州军相助,纵然孙刘联盟,亦是我众敌寡,何必担心?”
“丞相,我军虽众,却多有隐患。
目下已是冬日,疾病高发,我军将士皆为北人,水土不服,易染瘟疫,此天时不利;江陵至江夏,陆路难行,水路易取,而我军不识水战,此地利不利;荆州军新降之师,其心难测,荆襄氏族受刘表恩惠多年,亦不可靠,我等客居于此,胜则无妨,一旦不顺,难防肘腋之变,此人和不利。
有此三不利,若强行用兵,只怕难得周全。”
程昱在旁也劝:“丞相,文和金玉之言,不可不察。”
曹操点头:“两位之言吾亦知之。
然大军到此,一统江南只在举手之间,若不试上一试,吾岂能甘心?”
贾诩闻言便不再说话。
他毕竟是跟着张绣投靠过来的,清楚自己的分量。
对于这份工作,他从来的态度就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说。
反正他的职责就是提建议,听不听那是曹操的事,与他无关。
程昱则是太了解曹操,知道要是不打一下就放弃了这个机会,以后他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后悔,到时都得埋怨到自己头上。
因此也不再劝。
曹操见没人反对了,便开始下令:命夏侯渊领驻守襄阳,张合驻守樊城。
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江陵,再从江陵水陆并进夺取江夏。
对于贾诩的预测,曹操也不是一点不放在心上。
考虑再三,决定给孙权写封信。
若能唬住这小毛孩儿,像刘琮一般直接投降最好;就算不能,起码也让他少管闲事。
想罢,从案上取下笔墨,展开绢帛,挥毫作书一封,封好命人送去东吴,交孙权亲启。
东吴的治所本在吴郡,孙权继位后,为了方便北伐,将治所移到了京口。
辛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山怀古》,开篇即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说的就是这段往事。
信送到京口的时候,江东其实已经乱套了。
刘琮投降,曹军轻松拿下荆州,这对江东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曹丞相是什么品行,这些北方来的士大夫们可早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