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岁终试,于夏正建丑月举行。
即寒冬,十二月。
天寒地冻,考生难的不止是答题,还有如何在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存活。
不过,国子学的考号,听说是全晋朝排行前三的优秀考号了。
应该问题不大。
为了避免考场发的碳不行,太过冻手冻脚,黄定洲决定把自己裹成一个行走的团子。
他选的是明经,诸学生只要求通二经,通过后,考官会监举其成者,将名单送之尚书省。
这样就有资格参与乡试(秋闱),即毕业试。
于他而言,毕业试算是一种越级考试。
因为这是他入学的第一年,一般而言,没有人会选择只读一年,就开始乡试的。
国子学的岁终试开始了。
这将是他逆天改命的最佳机会。
这岁终试的二经,是抽签的。
黄定洲手气一般,抽到了《春秋左氏传》和《周礼》。
黄定洲站在国子学门口,望着实心青石材质的门匾,感觉心旷神怡。
自由,在空气中蔓延。
他连呼吸,都觉得痛快。
他转身一瞥,才发现,几百米开外,屹立着一座青石与琉璃相结合的牌坊,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朱红柱身,青蓝白三色雕花,镶嵌着琉璃,国子学三个字体透着疏狂与傲气,壮观恢弘,贵不可言。
他对这里没有归属感,但是,却颇有与有荣焉的错觉。
考场还国子学内部的博雅院、群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