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赞颂敬仰之声更是连绵不断。
只有管芝站起来问了一句:“敢问胡小姐何为《后庭花》?”
“这首诗明显是夜泊酒肆有感而写,前半段述景,后半段讽刺,可这后半段讽刺的明明就是国势衰退,当权无道之景。
这不像是胡小姐该有的感悟。”
“更像是一位在官场无能为力,改变不了国家腐朽现状的爱国文人。”
有了管芝的提问,现场很多人醍醐灌顶,。
是啊,大隐朝历代贤治,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就算是偶尔有外敌来犯,朝廷也会快速迎战,勇猛退敌。
这太秦家的小姐怎么会有亡国恨这种感悟?况且,本朝从无《后庭花》这种曲目传唱。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汇集在胡常清的身上。
胡常清磕磕绊绊的说是她也是最近在读史卷,才会有感而发。
可学术交流会上,你对史卷有感而发不稀奇,毕竟读史卷就是为了通博古,励今朝。
可这首诗明显是对统治者腐朽昏庸的忧虑,与实景对不上。
这绝对不是一个深闺小姐能写出来的。
学术会上的事很快流传出来,胡常清的死忠党自是相信她的才华斐然,而有理智的学者结合她以往风格四散的诗句很快得出结论:此人是一个沽名钓誉,剽窃他人诗句的小人。
破了名声的胡常清气不过,吩咐婢女武兰暗地里收买混混,在人声鼎沸的闹市当街拦住管芝的去路,撕扯她的衣裳,出口诬陷她与他们几人有染。
事后胡常清仍是不解气,便带着家中打手上门行凶。
在行凶时更是口出狂言,笑问对方我就是抄的,你能拿我怎样?
此事当晚便被胡太秦知晓,胡太秦心疼幼女,以为胡常清是气不过管芝公然损坏自己的名声才会给管芝一个教训,结果管芝内心脆弱想不开自尽了。
胡太秦吩咐自己的大女婿程锦云办理好此事,务必保护好小女儿的名声。
此事之后胡常清越发猖狂凡是跟她对上的人,十有八九没有好下场。
因为是太秦之女,又得皇子青睐,她在京都的风光独一无二。
时间来到十六岁的胡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