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小店暂时没有的,也可以先记下来,等到下次进货的时候,再替韩先生买回来。”
韩彦笑着点点头,飞快地将架上的籍都浏览一遍,笑道“那就先来一套“四五经”
吧。
“另外,以后若是遇到譬如战国策贞观政要这类的史类籍,还要烦请柳掌柜帮忙留意一二。”
秀水河子镇地僻偏远,读人十分稀少,所以翰墨斋除了“三百千”
之类的蒙学读物和“四五经”
这类的科举目,就多是一些供人消遣的词话本子。
即便有几本史类籍,要么是印制粗糙,要么是内容一味追求故事性,并无多少价值。
柳掌柜连声笑应“好好好韩先生尽管放心,回头进货时,小店一定会多多留意的。
还请韩先生将需要的目都写下来,免得有遗漏。”
到底是连谭老先生都赞叹的读人啊,闲暇的消遣竟然不选词话本子,偏偏要什么史。
想到那日谭老先生和韩彦的一番话对答,柳掌柜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月前,韩彦来翰墨斋采购笔墨纸砚和蒙学籍,谭老先生当时恰好在场,闻言就随口问了韩彦任教的学堂名字及所在。
韩彦笑着答道“獾子寨,三味屋。”
谭先生显然来了兴趣,又问道“何为三味”
韩彦不卑不亢,拱手应道“布衣暖,菜根香,诗滋味长,此为三味。”
谭老先生十分吃惊,讶然问道“难道不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吗”
他当时也觉得诧异,学堂是用来读进学、锐意科举仕途的,不是应该饱读诗百家好跻身官场吗怎么还和吃穿也扯上了关系,而且还是布衣蔬食的
读这么风雅的事情,被韩彦这么一解释,倒是变得俗气起来。
谁知韩彦却不卑不亢地答道“民以食为天,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君以民为贵,孟子尽心下有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既如此,我等为人师者,教育学生,自当贵民贵食。”
谭老先生当时一愣,笑着摇了摇头,虽然一脸的不以为然,却还是真心赞叹道“此论虽与时论不合,却也新警有理。
真是后生可畏啊”
柳掌柜明白谭老先生的意思,当下倡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高”
,读人个个都一门心思地钻研经学,希图一朝鱼跃龙门,恩荣加身,彻底摆脱如今的困窘。
谁会跟韩彦似的,傻兮兮地讲什么民生
可柳掌柜却觉得,韩彦傻得可敬。
想起往事,柳掌柜一时有些恍惚。
待回神定睛再向韩彦时,客套之余,便又多了一份真心的钦佩和叹服。
韩彦自是不知柳掌柜这番心绪拨动,笑着应了声“好”
,便走到柜台前,就着柳掌柜先前记账的笔墨,在小二递来的纸张上唰唰唰写了一大列目。
饶是柳掌柜是开店的,这会儿了这一大长列的史籍目,也很是惊讶不已。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