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寺院大体分布在丝绸之路沿路上,佛教也是这样沿着丝绸之路逐步传入了中原。
所以我用这个理由,这宝押对了。
我再四顾周围高高的山壁,摇头晃脑地说:“至于开凿石窟么,呵呵,这里是峡谷,树木不多,以木头建寺要从外面运进来,成本太高,木头建筑也不利于保存。
反而是建在石壁上更因地制宜。”
他点头赞许:“你说的这种石窟寺倒是跟天竺还有罽宾的寺庙很相象。
那里也是因为交通要道上多山,所以凿寺于石壁上。”
沉思片刻,他又转头问我:“只是,你为何叫这种石窟寺‘克孜尔’呢?”
我张大嘴,还没过关啊?这小鬼能不能不要那么聪明?“克孜尔,克孜尔,”
我喃喃念着,一拍脑门,“在我的家乡,这是土话,就是石窟的意思。”
还好,我可以借着他是个老外,乱掰方言。
他探究地看我,正当我越来越心虚之际,他突然微笑着点头:“艾晴所说的,甚是有理。”
他顿住,想一想又问:“那依你看,这石窟寺如何设置更能体现佛法大观呢?”
“这个……”
我骑虎难下了。
不说的话,恐怕后世的克孜尔千佛洞会变样,犹豫了半天,还是弱弱地说了。
“就是先在山中开凿石窟,中心留有柱子,柱前壁龛内供奉佛像,左右甬道和后室绘有佛传和本生故事。
这样信徒们可以先在主室礼拜佛陀,然后右旋进入甬道和后室观看佛陀涅槃之卧佛像,最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
石窟内壁画以菱格代表须弥山,菱格内绘佛本生和因缘故事。”
看他眼里流出越来越多的疑惑,我心里发毛,呲着嘴,继续在脑中搜刮克孜尔千佛洞的资料:“哦,对了,还要设僧房窟,供僧徒居住打坐禅定,就不需要装饰壁画了,可以是居室加通道结构。
这些僧房窟和壁画窟组建在一起,可以组合成一个单元,哦,就是一座佛寺。”
“艾晴,你可曾去过天竺或是罽宾?”
“啊?”
我是去过印度。
但是克什米尔的白沙瓦地区,也就是他口中的罽宾,因为21世纪那里不太平,我没有去过。
这个著名的位于南亚和中亚交接通道上的古城,由贵霜王朝犍陀罗的迦腻色伽王设为国都,是佛教犍陀罗艺术的发源地,也是我极其向往的圣地。
可眼下的情形是,我怎么自圆其谎呢?毫无疑问,我说的这些建制,别说在中原,甚至在西域,都没有先例。
可我要是说去过,肯定会马上被揭穿。
他的父亲是印度人,他自己又在罽宾待过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