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乡试,又称解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若遇见庆典加科,即为恩科。
因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叫秋闱。
中试者即为举人。
而中了举人,不仅意味着可以参加次年京城的会试,最重要的是成为举人就有了选官的资格。
多考上一层,相比于秀才,却可谓天壤之别。
乡试共有三场,每场又考三日。
连着一考就是半个月。
因为要在考前一日进场,故而第一场也就是初八的中午,考生们就进了贡院等候。
尽管记忆里有过科考的印象,但她本人进贡院考试还是头一回。
走进被分到的号房,就跟记忆里一样狭窄逼仄。
直起身,头顶几乎能挨着屋顶。
形同一只鸽子笼。
两块四尺长的木板,嵌在砖托槽里,上面的一块充作答题的桌子,下面的当作椅子。
等到晚上睡觉,把上面的木板拆下来,与下面那块木板一拼,就成了床铺。
相当简陋。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左玟的运气还算不错,分到了靠中间的地方。
屋顶没有漏,不用担心下雨打湿了试卷。
也没有被分到传说中的“臭号”
。
加上准备充分,衣食笔墨具无缺漏,想来只要正常发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到初九那日,乡试正式开始。
下发试卷后,左玟一题目,原本还有些紧绷的心便松了一半。
题目没有做过,但还算熟悉。
又因为提前几日悉知了主考官的身份,被颜如玉甩了许多该考官的文章。
知晓其喜好。
下笔时对文风立意的偏向上也没有太多犹豫。
在这种信息落后的时代,除了颜如玉这个灵,其他考生是很难在短时间里知道那些信息的。
虽说左玟的题目还是自己作答,也是应有的水平。
但某种程度上来说,相较于信息闭塞的同年,左玟算是开挂了。
因为考的很顺利,故具体的考试细节且不多说。
将近半个月的考试结束后,饶是左玟平素心理素质还算不错,考试结束走出号房的那一刻,也有种喜悦异常的解脱之感。
那种心情,堪比另一个时空的高考结束以后。
排队走出贡院,在外头等着她的却是李家的大表兄李垣和自家二姐夫秦晤生。
毕竟回到了武阳府老家,又是这么重要的乡试。
家里人肯定不会让左玟独自一个前来。
外祖李家在后辈科举上投注许多,总算出了左玟这么个快要考上举人有可能做官大宝贝,可不得重视再重视么便把下一任家主李垣派来给考乡试的左玟作陪了。
也算是提前拉近关系。
而二姐夫秦晤生,就纯粹是家里人,带着李氏对左玟的护叮嘱而来。
两个兄长站在贡院外头,一到左玟出来就拼命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