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天暖,种植区的边角地头,陆续冒出了点点绿芽,转天就长到两三指那么大。
姜言身体日渐好转,原有的汤汤水水不顶饿,躺在床上不活动还好,走动起来,不到半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
庵里的吃食,一天两顿,早九点晚五点,杂粮面窝窝不是就着咸菜,就是水煮的萝卜白菜;灶下的大锅里要么煮着红薯汤,要么是干菜糊糊。
李乐仪自己吃可以,闺女吃她了多半是不舒服的。
树梢地头的那点艳绿便进入了她的视线,挎上竹篮于地头,挖了些荠菜、婆婆丁;杂物房借来梯子,刚开出的杏花摘了两把。
斋堂里,灶旁的一角,李乐仪将手里的鸡蛋磕开,蛋清蛋黄分开,荠菜切碎倒入蛋清里渗上面粉、红薯粉,放上少量的盐,搅拌均匀;锅里菜油烧开,旁边放上一碗清水,将手沾湿,抓上拌好的馅料,一个个圆圆的丸子挤出下锅。
满灶的油香飘在一众小尼的鼻端,一个个地一面默默地做着手头上的事,一面不停地暗自吞咽口水。
油多主贵,庵堂里就是主持了悟师太都不敢这么吃。
杏花做了杏花糕,婆婆丁和着炸好的丸子做了汤,蛋黄加水加盐点上香油葱花蒸成一大瓷碗的蛋羹。
李乐仪将母女俩的吃食装进食盒,收拾好租用的小灶。
转身打量着灶下的人,正待打发个小尼往武道堂跑一趟呢。
偏到慧胜挑水的身影于门口一晃而过,忙高喊一声将人叫住。
“李姨”
慧胜从外面走来,自然地提起案板上的食盒,准备帮她送到静惮院。
“不是。”
李乐仪按下她提食盒的手,转身将案上的蛋羹递到她面前。
“我做了蛋羹,你帮我带给了法、了戒两位师傅。”
李乐仪见她盯着食盒面露迟疑,将碗又往前送了送,“快去,凉了就不好吃了。”
“嗯,谢谢李姨。”
李乐仪温婉一笑,怜道“真是傻孩子,跟李姨还这么客气。
慧心庵中失踪,若不是你们武道堂的几位师姐妹各处寻找,又下潭相救”
李乐仪别过脸,轻吸了下鼻子,转过头又对着慧胜笑道“李姨真心的要谢谢你们才是。”
庵里要说亲近,庵主了悟那是奚家旁枝出身,奶奶慎悟师太带出的徒弟。
了秋,奶奶与她更是有知遇之恩;她们家为了慧心平时可没少往两位手里送东西。
慧心同屋的三人,另两位就不提了,慧宁可是跟慧心自小同屋吃住,相伴成长,往昔她给慧心置办吃食用度,哪回略下她了。
就是这么些人,在慧心遭受伤兄之痛时,放任她消失一天一夜,无人理会。
偏偏是奶奶早年,使唤在身前的两名丫环执导的武道堂,全员出动,倾力相助。